第323章 明智之四《经务》 02 李悝(2 / 2)
这话多荒唐!不把土地的产能发挥出来,难道要把百姓的力气榨干吗?难怪这些人嘴上忌讳 “富强”,实际上也没法让国家富强 —— 连 “藏粮于官、以丰补歉” 的基本道理都不懂,怎么可能让国家稳定发展?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对付 “粮价暴涨暴跌、百姓流离”,别靠市场瞎晃,要 “按年景精准调控”
李悝的破局点,是看透了 “粮食问题的核心是供需失衡”:丰年粮多价贱,农民吃亏;灾年粮少价贵,百姓饿死。他用 “平籴法” 搭建了 “丰年收、灾年放” 的调节机制:
丰年收粮:按丰收等级定收购比例,既不抢百姓口粮,又能囤够储备,避免粮食烂在地里、价格崩盘;
灾年放粮:按饥荒等级用对应储备,低价售粮,避免粮价飙涨、百姓买不起粮而逃荒;
动态平衡:收和放都 “适可而止”,以 “百姓够吃、价格稳定” 为目标,不极端、不折腾。
这就像现在应对 “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夏天蔬菜多,政府可以收购储备或补贴冷链储存;冬天蔬菜少,再把储备的蔬菜投放市场,既不让菜农亏本,也不让市民买贵菜 —— 本质都是 “用调控补市场的短板”。
二、核心启示:遇 “供需失衡难题”,别等市场自愈,要 “建提前预判的调节机制”
李悝的思路放到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农产品调控:某地盛产苹果,丰收时果农贱卖还卖不掉,歉收时消费者买高价果。可以像李悝那样,政府建 “苹果储备库”:丰收年按保护价收购,歉收年按平价投放,既保果农收益,又稳市场价格;
能源储备:夏天用电高峰,电价飙升;冬天用电淡季,电厂产能浪费。可以推行 “错峰储能”:淡季鼓励企业储电(给优惠电价),高峰时释放储备电,平衡供需、稳定电价;
社区物资:社区里的日用品,有时囤太多过期,有时急需却缺货。可以搞 “社区共享储备”:居民把多余物资登记入库,需要时免费领用,社区按消耗定期补充,避免浪费和短缺。
简单说就是:“供需失衡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提前准备’。像李悝那样,按不同情况定不同策略,建‘收放自如’的调节机制,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而不是等出事了再手忙脚乱。”
【原文】李悝
李悝谓文侯曰:“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熟:上熟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熟自三,余三百石;下熟自一,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上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籴。故虽遭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而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此为常平义仓之祖,后世腐儒乃以尽地力罪悝。夫不尽地力,而尽民力乎?无怪乎讳富强,而实亦不能富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