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404章 察智之一《得情》33 黄霸&李崇

第404章 察智之一《得情》33 黄霸&李崇(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崇通过两人的反应,立刻判断出谁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把孩子还给了苟泰。他又审问赵奉伯为什么要冒认别人的孩子,赵奉伯坦白说:“我之前也丢了一个儿子,所以就想随便认一个孩子当自己的。”

【管理智慧】

三位官员的厉害,在于“不纠结‘证据有无’,专抓‘亲情本能’”

换别的官员,可能会因为“无证无据”束手无策;但黄霸、陈祥、李崇不一样——他们看透“血缘亲情藏在本能里,装不出来”:亲娘怕抢伤孩子,亲妹怕孩子被淹,亲爹怕孩子夭折,这些本能的牵挂骗不了人;而抢孩子的、不管孩子死活的,说到底是把孩子当“战利品”,没有真心的疼爱。靠一个简单的测试,就让真情和假意立见分晓,比任何证据都管用。

一、核心逻辑:破解“夺子纠纷”,别陷“证据困局”,要“抓‘亲情本能’定真伪”

三位官员能断案,核心是抓住了“亲子亲情的本质——本能牵挂”:

1.亲生父母的核心反应:怕孩子受伤害:无论是黄霸案里“怕抢伤孩子松手”,还是陈祥案里“怕孩子被淹拼命抢救”,或是李崇案里“怕孩子夭折悲痛欲绝”,都是亲生父母对孩子本能的保护欲,这种情感无法伪装;

2.夺子者的致命破绽:只想要“孩子”,不关心“孩子安危”:抢孩子的嫂子、不管孩子死活的姐姐、假装悲伤的赵奉伯,他们在乎的是“占有孩子”这个结果,而非孩子本身的安危,遇到危险时的冷漠反应,恰恰暴露了谎言。

这就像现在有人争孩子抚养权,光靠口头说“爱孩子”没用,看他平时是否真的关心孩子的冷暖、健康,遇到事时是否优先考虑孩子的安危,本能的选择骗不了人。

二、核心启示:遇“真假情感\/身份纠纷”,别听“口头说”,要“看‘本能反应’辨真心”

三位官员的思路放现在也超实用,比如这些场景:

- 生活遇“真假关心”:有人说很关心你,可你生病时,他只嘴上说“多喝热水”,却从不主动帮忙买药照顾;而真正关心你的人,会立刻赶来陪你看病,帮你打理琐事。本能的行动,比口头的关心更真实;

- 职场遇“真假负责”:同事说对项目很负责,可项目出问题时,他第一时间甩锅,从不主动解决;而真正负责的人,会立刻想办法补救,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最能看清一个人的责任心。

简单说就是:“遇到分不清真假的情感或身份,别被口头的话迷惑。看一个人遇到事时的本能反应——真心的人,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安危和利益;假意的人,只会在乎自己的得失。本能反应藏不住真心,也藏不住谎言。”

【原文】黄霸李崇

颍川有富室,兄弟同居,妇皆怀妊。长妇胎伤,弟妇生男,长妇遂盗取之。争讼三年,州郡不能决。丞相黄霸令走卒抱儿,去两妇各十步,叱令自取。长妇抱持甚急,儿大啼叫;弟妇恐致伤,因而放与,而心甚怀怆。霸曰:“此弟子!”责问乃伏。

陈祥断惠州争子事类此。祥知惠州,郡民有二女嫁为比邻者,姊素不孕,一日妹生子,而姊之妾适同时产女,诡言产子,夜烧妹傍舍,乘乱窃其儿以归。妹觉之,往索,弗予。讼于府,无证。祥佯自语:“必杀此儿事即了耳!”乃置瓮水堂下,引二妇出曰:“吾为汝溺此儿以解汝纷!”密谕一卒谨视儿,而叱左右诈为投儿状,亟逐二妇使出,其妹失声争救不可得,颠仆堂下,而姊竟去不顾。祥即断儿归妹而杖姊、妾,一郡称神。

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赵奉伯家,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断。李崇令二父与儿分禁三处,故久不问。忽一日,密遣人分告二父曰:“君儿昨不幸遇疾暴死。”苟泰闻即号咷,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奉伯款引云:“先亡一子,姑妄认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