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末日重启:炼狱狂枭 > 第309章 十年生息与薪火传承

第309章 十年生息与薪火传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光荏苒,自“泰拉碎片”奠定净土之基,转眼已过去十个标准年头。在这片被“世界之心”守护的独立疆域内,希望的火种不仅未曾熄灭,反而在融合了古老智慧与不屈意志的沃土上,燃成了照亮一方天地的篝火。

昔日的“堡垒核心”已彻底与大地融合,化作了一座被称为“**根源圣山**”的宏伟奇观。金属的骨架与活性的荆棘、发光的林木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群落。圣山脚下,依托尤格德拉希尔能量脉络规划的新城市——“新希望城”——已初具规模。建筑风格融合了人类的功能性与植物文明的有机形态,能量流在透明的生物管道中无声流淌,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城市中,行走的不仅是人类。一些被成功唤醒并驯化的、性情温和的小型植物生命,成为了居民们的伙伴或助手。甚至可以看到一些人类与植物特征微妙结合的新一代孩童在光藓铺就的街道上奔跑嬉戏,他们是这十年间出生、在这片净土上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天生就能与周围的环境进行微弱的意识交流。

苏婉领导的“生命与规则研究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他们对“世界之心”的理解虽然依旧浅显,但已能初步引导其力量,用于优化环境、加速植物生长,甚至小范围地稳定空间结构。从“尤克特拉希尔”种子库中复苏的多种古老植物,被成功培育,它们所蕴含的独特特性——如能够自我修复建筑的“愈合苔藓”、可以净化污染水质的“净水兰”、乃至能够储存并缓慢释放精神能量的“宁神花”——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并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陈海虽然头发更白,背也更驼了些,但精神矍铄。他领导的工程团队,已经不再需要为生存而紧急修补,而是专注于利用本地材料和新发现的生物合金,建造更高效的能量塔、更舒适的居住单元,甚至开始设计基于活体植物和能量脉络的城内公共交通系统。“总算能搞点像样的建设了,”他常念叨着,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艾米丽的观测站如今是圣山的最高点之一。她的目光依旧投向深空,但心态已然不同。她建立了一套更完善的被动监测网络,密切关注着逻辑之门方向以及宇宙背景中的任何异常波动。同时,她也开始尝试利用“世界之心”的共鸣特性,进行极低功耗、高隐蔽性的超远程信息感应,为未来可能的对外探索打下基础。

李帆则负责整合力量,组建了“净土守护者”。这支队伍不再依赖庞大的战舰,其成员包括了经验丰富的老兵、适应了新环境的新生代,以及经过调试、完全忠诚的“圣地守卫”。他们熟悉圣山的每一处能量节点,能够调动荆棘防御网络,是这片家园最忠诚的盾与剑。

然而,表面的繁荣与安宁之下,并非没有隐忧。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传承。

魏风端坐在根源圣山之巅的荆棘王庭中,这里经过十年的滋养,已不复当初的残破,幽蓝的能量脉络如同活物般在晶莹的壁垒内流转,充满了神圣与威严。但他能感受到,随着文明的稳定,一种微妙的惯性与隔阂开始出现。

老一辈的幸存者,如苏婉、陈海,他们深刻理解过去的苦难,也最能体会如今安宁的来之不易。但那些在净土上出生的新一代,他们天生拥有与植物沟通的能力,对“蔚蓝之心”、“林渊之芽”乃至“尤格德拉希尔”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的自然的一部分。他们缺乏对“末日”、“归墟”、“虫群”那种刻骨铭心的恐惧与认知,对于人类纯粹的科技文明遗产,也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了解。

而尤格德拉希尔,这位古老的文明之母,其意识虽然温和,但其思维模式和时间尺度与人类截然不同。它的“缓慢”与“长久”,有时会与人类追求“效率”与“发展”的天性产生微妙的冲突。

一次关于是否要大规模培育一种具有极强环境改造能力,但生长周期长达百年的“定界古树”的会议上,这种分歧便显现出来。

以苏婉为首的研究院认为,应该优先发展见效更快、更能提升当前生活水平和防御能力的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