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 > 第16章 净化泾阳县,再度起航

第16章 净化泾阳县,再度起航(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处理完十字信徒的事,叶法善开始着手“净化”泾阳县。但他的“净化”,不用符咒,不做法事,只用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一步是拆教堂。

那座被胡人当作据点的教堂,原本是座废弃的土地庙,被他们改得面目全非——神像被砸,换上了十字架;墙上画满了奇形怪状的图案,据说是“圣像”;院子里还埋着不少信徒“奉献”的财物。

叶法善让人把十字架拆下来,扔进之前的火堆里烧了。然后组织百姓们拆房梁、卸门板,把能用的木料都运到县衙。王木匠带着徒弟们挑拣木料,嘴里念叨着:“这根梁是好松木,修县衙正合适;那些门板还结实,能给县衙钉新桌……”

有个前信徒犹豫着不敢动手,叶法善走过去,拿起一把斧头递给他:“拆的是骗人的窝,盖的是过日子的家。”那信徒接过斧头,咬了咬牙,朝着一根刻着外文的柱子劈了下去——木屑飞溅的瞬间,他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脸上露出了解脱的笑。

第二步是分粮食,种新田。

从教堂地窖里搜出的粮食,除了分给百姓应急,叶法善还留下一部分做种子。他让人从长安运来耐旱的粟米和荞麦种子,又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县城外开辟出一片示范田。

每天清晨,叶法善都会带着青禾去田里看看。他教大家如何选种、如何耕地、如何用草木灰防虫害。有个年轻媳妇问:“道长,这粟米真能在石头缝里长?”叶法善蹲下身,抓起一把土,说:“你看这土,虽贫瘠,却透气。只要肯下力气,别说粟米,就是野草都能长出根。”

那媳妇似懂非懂,却还是跟着大家一起翻地。阳光晒黑了她的脸,手上磨出了茧,眼里的愁绪却越来越淡——她丈夫被胡人裹胁走了,她想,等丈夫回来时,得让他看看,家里的田长出了好庄稼。

第三步是治疫病。

温御史派来的医官们没闲着,他们带着艾草、苍术,挨家挨户地熏房,教百姓们用醋消毒,还熬了大锅的防疫汤药,放在县衙门口,谁都可以来喝。

叶法善也跟着学了些简单的医术。他发现有户人家的孩子得了“四六风”,医官说需要一味叫“防风”的药材,县城药铺没有。叶法善便带着青禾去城外的山上找,翻了两座山才采到。回来时,两人裤腿都被露水打湿,却顾不上歇,赶紧送去给医官。

那孩子得救后,他娘抱着孩子给叶法善行大礼,叶法善扶起她,说:“该谢的是你自己,你没放弃他。”

第四步是复秩序。

周明远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却精神矍铄。他从家里翻出藏了许久的户籍册,挨家挨户登记人口,统计损失。遇到有纠纷的,他就请老者们来评理,按老规矩办事——谁偷了东西,罚他帮失主家干活半个月;谁家占了别家的地,立马退回去,还得赔礼道歉。

县衙门口的“肃静”牌被重新漆过,虽然还有裂痕,却立得笔直。周明远每天早上都会站在牌前,整理自己的衣袍,像模像样地“升堂”——其实就是处理些邻里琐事,却让百姓们重新感受到了秩序的安稳。

“道长,您看!”一天傍晚,周明远拿着块新做的匾额,兴冲冲地跑到叶法善面前,“这是百姓们连夜赶制的,您看这字怎么样?”

匾额上写着“泾阳县衙”四个大字,是私塾先生写的,笔力遒劲。叶法善摸了摸匾额,木头上还带着新漆的味道。他点了点头:“好,挂上去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