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二阵痛(1 / 2)
节间休息的短暂喧嚣过后,比赛进入轮换时间。李特和大部分首发坐在替补席上,用毛巾擦着汗,目光投向球场。属于第二阵容的舞台已经搭好,而焦点,无疑落在了达科·米利西奇身上。
尼克斯的第二阵容由厄尔·沃特森掌控节奏,搭配着艾尔·哈灵顿、巴恩斯和安德森,以及被寄予厚望的米利西奇。德安东尼的战术板并没有因为主力下场而变得复杂,指令清晰:降速,打成功率,利用内线高度。
第一个回合,沃特森运球过半场,没有像卡尔德隆那样直接寻找快攻机会,而是稳稳地打出战术手势——高位挡拆。米利西奇快步上提,他的身板足够宽厚,结结实实地将沃特森的防守人挡在身后。沃特森趁机摆脱,但热火的防守收缩很快,突破路线被堵死。他立刻将球回给拆开后停留在罚球线附近的米利西奇。
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米利西奇接球,面前无人。他拥有柔和的中距离手感,这本该是一次轻松的跳投终结。但他接球后明显顿了一下,眼神快速扫过四周,似乎想确认是否真的有这么大的空档,又像是在寻找更好的传球选择。就这一瞬间的犹豫,热火的轮转防守已经到位,补防球员瞬间扑到面前。米利西奇失去了最佳投篮时机,只能略显仓促地将球传给底角被稍微放空的巴恩斯,后者接球时进攻时间所剩无几,强行三分出手,弹框而出。
“投啊,达科!那是你的机会!”场下的李特忍不住低声说了一句。他能清晰地“阅读”出刚才那次进攻的每一个细节,米利西奇的犹豫就像程序里的一个bug,破坏了整个进攻流程的流畅性。
回过头,热火进攻,他们的替补中锋乔尔·安东尼试图在低位强吃米利西奇。这一次,米利西奇展现了他价值。他稳稳地下盘扎住,利用身高和臂展有效地干扰了安东尼的转身勾手,球偏出,埃文斯奋力保护下后场篮板。
“好防守,达科!”埃文斯吼了一嗓子,把球交给沃特森。
下一个回合,尼克斯继续尝试内线发起。米利西奇在低位要球,沃特森将球吊了进去。背身面对防守,米利西奇运球靠打了两下,他的脚步其实并不差,一个流畅的右转身似乎已经晃开了半个身位,完全可以一个小勾手或者翻身跳投。但他又在最后关头选择了传球,试图传给空切的哈灵顿,意图过于明显,被机警的热火球员识破,一把将球断下,直接发动反击快攻,轻松拿下两分。
35:23。分差被缩小。
“见鬼!”替补席上的马盖蒂忍不住抱怨,“他在怕什么?他明明可以自己打的!”
李特看着场上那个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的大个子,眉头微蹙。米利西奇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信心和决策。他仿佛被过去几年的失败经历和外界“水货”的标签束缚住了,在场上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缺乏那种超级内线与生俱来的终结欲望和霸气。
不过,在防守端,米利西奇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他的高度和臂展在篮下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协防封盖的时机判断不错。一次热火后卫的突破,被他精准地预判到,一记干净利落的钉板大帽,引得主场观众一阵欢呼。随后,他又在一次成功的团队防守后,保护下了后场篮板。
进攻端挣扎得像只迷路的羔羊,防守端却又能提供坚实的屏障。这就是现阶段米利西奇在尼克斯体系下的真实写照,充满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