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吴越烟雨 禹陵疑踪(1 / 2)
南渡黄河,穿越战火频仍的中原腹地,林辞与红拂一路疾行,不敢有丝毫耽搁。风陵渡遭遇的玄冥阻杀,如同阴影随行,印证了墨衡的警示与前路的凶险。越往东南,空气中湿润的水汽愈重,山川格局也逐渐从北方的雄浑开阔,转为南方的清秀奇崛。
依据意识海中星衍碑文的模糊指引,以及沿途打听来的关于上古禹王治水的零散传说,两人的目标逐渐锁定在了一片名为“震泽”的浩瀚大湖(即太湖)周边区域。相传大禹曾在此疏导三江,平定水患,留下诸多遗迹与传说。
然而,踏入湖州地界,林辞便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此地山水明秀,物产丰饶,本是富庶安宁之乡,但地脉之气却隐隐透出一股滞涩与哀怨,仿佛有什么东西堵塞了灵机,连带着天空都时常显得灰蒙蒙的,烟雨之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冷。
“公子,此地龙气似乎……被某种东西‘钉’住了。”红拂对气机感应亦极为敏锐,望着烟波浩渺的太湖,黛眉微蹙。
林辞点头,他怀中的玉玺传来清晰的警示,指向太湖深处。意识海中的星衍碑文也产生了更强烈的共鸣,但这份共鸣却带着一种被压抑、被扭曲的痛苦意味。
他们寻访当地渔民与乡老,打听古禹王遗迹。多数人只知些模糊传说,唯有一位年近百岁、以雕刻禹王木像为生的老匠人,在收了林辞一锭银钱后,于深夜无人时,才压低声音透露:
“客官打听禹王真迹……老朽祖上相传,这震泽湖底,并非只有鱼虾。早年水退时,有人曾在西山岛附近湖床,见过巨大的石刻,纹路古怪,不似今物,倒像……像天上的星图。但那是凶地啊,但凡靠近的渔船,不是迷失方向,就是无声无息地沉了,久而久之,就没人敢去了。都说……那
湖底星图!镇着东西!
林辞与红拂对视一眼,心中已然明了。第二块周天星衍碑,极可能就被安置在太湖湖底,借助水脉与碑文之力,镇压着某种凶物!而如今此地的地脉滞涩、龙气被“钉”,恐怕正是因为那镇压之物出现了变故,或是碑文之力衰减,又或是……遭到了外力破坏!
事不宜迟。两人当即租用了一艘坚固的乌篷船,由红拂操舟,趁着夜色,驶向老匠人所指的西山岛水域。
月黑风高,湖面升起浓雾,能见度极低。湖水深邃幽暗,仿佛一张巨兽的口。林辞立于船头,星辉之力汇聚于双眼,穿透迷雾与湖水,直视下方。
果然,在靠近西山岛一侧的深水区,湖底并非寻常的淤泥,而是呈现出大片人工修葺的平整石台!石台中央,隐约可见一座坍塌了小半的古老祭坛,祭坛中央,一块与悬瓮山秘境中相似的、镶嵌着银色光点的黑色石碑半埋于淤泥与水草之中,正是第二块周天星衍碑!
然而,此刻这块星衍碑的状况极其不妙。碑体上竟缠绕着无数粗大的、如同血管般搏动着的暗红色藤蔓!那些藤蔓并非植物,而是由精纯的水煞与血怨之气凝结而成,它们如同寄生般缠绕着碑体,不断侵蚀着碑文散发出的星光,更有一道道暗红能量顺着藤蔓,注入湖底深处一个巨大的、如同心脏般缓慢搏动的阴影之中!
那阴影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臭与滔天的怨气,其形态隐约像是一具被锁链贯穿的庞大骸骨,骸骨之上,却又生长着无数扭动的肉芽和藤蔓!
“这是……‘水魈’?不,是被人为炼制培育的‘血怨水魔’!”林辞倒吸一口凉气。这水魔显然已存在多年,原本被星衍碑死死镇压,但如今,它不仅挣脱了部分束缚,更在反向侵蚀星衍碑的力量!那些暗红藤蔓,就是它侵蚀的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