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地狱开局,你管这叫养老? > 第二百二十九章 功赏难抉

第二百二十九章 功赏难抉(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牛痘接种之法推行开来后,初期免费,待到疫情初步控制,后续的接种便象征性地收取些许费用。

价格极为低廉,不过是一两斤粮食的钱,即便是京城最普通的百姓家也负担得起。

那些起初犹豫观望、错过了免费时机的人,得知效果后无不捶胸顿足,悔青了肠子。

随着接种牛痘的人群如同滚雪球般不断扩大,曾经令人闻之色变的天花疫情,竟真的如同被无形的手遏制住,悄无声息地在京城销声匿迹了。

解决了这心头大患,康熙终于能腾出手来,兴致勃勃地命人试验古籍中记载的其他方子。

很快,捷报频传,晶莹剔透的玻璃成功烧制而出,去污力强劲的肥皂顺利产出,硬化后坚如磐石的水泥也宣告制作成功!

这一桩桩、一件件利国利民的成果,让康熙龙颜大悦,连日来的阴郁一扫而空。

他立刻下旨,由内务府牵头,迅速建起了皇家玻璃厂。第一批品质上乘的玻璃,优先用于改造皇宫。

昔日糊着窗纸、光线晦暗的宫殿窗棂,纷纷被明亮的玻璃取代,整个宫室顿时变得亮堂通透,连人的心情都随之明朗了几分。

陈娇所住的咸安宫,虽位置偏僻,却也沾了光,内务府特地派了工匠前来,将她宫里的窗户也全都换上了崭新的玻璃。

陈娇早已苦于房中光线不足,见工匠前来,便顺势提出一个想法:

“这玻璃既能安于窗上,为何不能覆于屋顶?可否请师傅们烧制出与寻常瓦片形状相仿的玻璃瓦?

盖房时,以部分玻璃瓦替代普通瓦片,镶嵌于屋顶,岂非能让天光直泄而入,使屋内更加明亮?

若有心思,甚至可用不同颜色的玻璃瓦在屋顶拼出福禄寿喜等吉祥字样,既实用又美观。”

这个新颖的提议立刻被工部的官员听取并上报。工匠们经过一番钻研试验,很快便攻克技术难关,烧制出了平整透光的玻璃瓦。

此物一出,大受欢迎,许多宫殿、乃至宫外富贵人家的屋顶,都开始换用这种“亮瓦”。

尤其是那些进深很深的房间,即便在白日,也因有天光洒落而亮堂堂堂,无需点灯,对眼睛极为友好,读书习字都便利了许多。

因这创意源自陈娇,工部投桃报李,将第一批烧制成功的、品质最佳的玻璃瓦,优先用在了咸安宫的屋顶上。

这一下,可真真羡煞了后宫一众妃嫔。要知道,这玻璃乃是新鲜物事,产量有限,向来是皇帝先用,其次才轮到得宠的妃嫔。

可那位连面都没露过几次的“恬贵人”,竟能不声不响地优先享用这等好东西!

虽然后宫隐隐有传闻,说那些利国利民的方子皆是恬贵人献上的,功劳巨大。

但眼见着好处实实在在落在她身上,各宫娘娘们心里依旧是酸水直冒,嫉妒不已,偏生连恬贵人的面都见不着,这口闷气无处可发。

不知从何时起,宫中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恬贵人才是康熙皇帝心尖儿上的人。

将其安置在偏僻的咸安宫并下旨“禁足”,并非厌弃,实则是为了保护她,使其远离后宫纷争,独享一份安宁。

陈娇作为皇宫里的“街溜子”,精神力笼罩之下,这紫禁城内几乎就没有她不知道的事。

这些甚嚣尘上的传言,她自然听得一清二楚。她甚至能猜到,康熙那边,对此也必然是心知肚明。

然而,康熙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听之任之。反正咸安宫被护卫守得铁桶一般,等闲人根本进不去,也无需担心有人真能去找陈娇的麻烦。

况且,以他这些时日的观察,那陈娇绝非简单角色,宫里这些养尊处优的妃嫔若真不开眼去找她麻烦,最后吃亏的指不定是谁呢。

因着古籍中拿出了这许多足以改变国力的方子,后续的推广、建厂、生产等诸多事务千头万绪。

宫里的阿哥们也被康熙一股脑地驱策起来,各自领了差事,忙得脚不沾地。

原本彼此间斗得如同乌眼鸡一般的几位年长皇子,如今被这繁重的事务一顿鞭策。

个个如同被抽打的陀螺,再也无暇他顾,只顾着在皇阿玛面前努力表现,争取将差事办得漂亮。

这一忙,便是一年多光景。在此期间,康熙也是夙兴夜寐,勤于政务,连后宫都甚少踏入,来咸安宫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

只是偶尔批阅奏折过于疲累,或是胃口不佳时,他会想起咸安宫那令人食欲大动的家常饭菜。

便会不请自来,甚至直接吩咐李德全去取食材,点名让青青下厨,为他整治一顿可口餐食。

对此,陈娇私下里很是不满,觉得青青都快被康熙征用成御用厨子了,占用她贴身侍女的时间,简直岂有此理。

时光荏苒,一年多过去,各项新产业终于慢慢走上正轨,变得井然有序。

国库因玻璃、肥皂等物的专卖而大大充实,水泥更是被广泛运用于加固河堤、修建官道。

京城里不少主要街道也陆续铺上了平整坚硬的水泥地面,车马行人往来,便利了许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