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湘西会战,瓮中捉鳖(1 / 1)
第213章:湘西会战,瓮中捉鳖
桂柳大捷的余波尚未平息,中国战场的反攻铁拳,又以万钧之势,狠狠地砸向了湖南西部的雪峰山地区——湘西会战(亦称雪峰山会战)的帷幕轰然拉开!此役,中国军队一改往昔被动防御的姿态,精心布局,诱敌深入,上演了一出精彩的 “瓮中捉鳖” !
日军为挽救其在华南的败局,并企图威胁我西南大后方,纠集数万兵力,由坂西一良中将指挥,兵分三路,贸然向湘西发动进攻,其兵锋直指芷江空军基地。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踏入中国军队早已张开的巨大“口袋”之中。
中国军队方面,由何应钦统一指挥,集结了王耀武第四方面军等精锐部队,依托湘西复杂的雪峰山峦和预设阵地,采取了“正面阻击、两翼包抄、断敌退路、关门打狗”的经典战术,决心将这股孤军深入的日军,彻底歼灭于湘西的群山之间。
葫芦的“迷魂阵”与“断后计”
战斗初期,日军依仗其火力优势,进展颇为顺利,其先头部队甚至一度突破了部分外围阵地,气焰嚣张。然而,当他们深入雪峰山腹地后,诡异的事情开始接连发生。
日军各部队之间的无线电通讯,受到了强烈的、来源不明的干扰,杂音中似乎还混杂着某种类似葫芦摩擦的沙沙声,使得指令传递变得极其困难且充满谬误(【意志共鸣与放大】的变相应用,扰乱通讯波段)。
负责为前线输送补给的后勤车队,屡屡在看似熟悉的盘山公路上迷失方向,GpS(假设有的话)失灵,指南针乱转,仿佛整座山都在移动。有日军士兵报告,曾在浓雾中看到发光的葫芦在引路,结果却将他们带向了悬崖或雷区(【环境扭曲】与【恐惧具象】的结合)。
更有一支试图从侧翼迂回的日军大队,在穿越一片茂密的竹林时,遭遇了“鬼打墙”。他们在竹海里转了两天两夜,精疲力尽,却始终无法走出那片区域,竹叶的沙沙声在他们听来,都化作了嘲弄般的“葫芦、葫芦”的低语。等到他们好不容易摸出来,早已错过了最佳战机,并落入了中国军队预设的伏击圈。
这些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的“葫芦干扰”,极大地迟滞了日军的行动,扰乱了其指挥,加剧了其恐慌,使得这支深入山区的日军,如同陷入了无形的泥沼,举步维艰。
铁壁合围,瓮中之鳖
就在日军主力被雪峰山复杂地形和“葫芦迷魂阵”弄得晕头转向、兵力分散、疲惫不堪之际,中国军队的包围网开始迅速收拢!
王耀武等将领指挥主力部队,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民众的支持,在外线完成了对日军的战略包围。像一把巨大的铁钳,死死地扼住了日军撤退的咽喉要道。同时,内线的守备部队依托坚固工事,顽强阻击,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日军此时才惊恐地发现,他们不仅前进无望,连后退的道路也已被切断!弹药补给运不上来,伤员送不下去,他们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瓮中之鳖”!
总攻与“葫芦庆典”的审判
总攻的命令下达!中国军队从四面八方,向被围的日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炮火覆盖,步兵冲锋,喊杀声震天动地。被围日军困兽犹斗,负隅顽抗,但在中国军队绝对优势兵力和高昂士气的打击下,其阵地被一块块分割、蚕食。
就在总攻达到高潮的时刻,湘西的夜空中,再次出现了那标志性的、却更加壮观的“葫芦庆典”!
不再是温和的光晕,而是无数道如同利剑般的七彩光柱,从雪峰山的各个主峰之巅冲天而起,在夜空中交织成一张覆盖了整个战场的、巨大无比的光之罗网!这张罗网缓缓压下,并未带来物理伤害,却给负隅顽抗的日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威慑,仿佛天罗地网,宣告着他们末日的审判。而被围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则飘洒下无数柔和的光点,如同甘霖,稍稍缓解了战士们的疲惫,提振着他们的精神。
在这宛如神迹的景象下,日军残存的抵抗意志彻底崩溃。成建制的部队放下武器,举手投降。少数企图化装溃逃的散兵游勇,也大多被严阵以待的当地民团和游击队擒获。
湘西会战,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役,歼敌数以万计,彻底粉碎了日军夺取芷江、威胁我大后方的企图,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一次辉煌胜利,也标志着中国战场全面反攻进入了新的阶段!
“瓮中捉鳖”,完美收官。而那贯穿战役始终、并在最后时刻以审判之姿现身的“葫芦庆典”,则如同冥冥中的注脚,向世人昭示:这场正义的反攻,不仅有着将士们的英勇,更有着这片古老土地的庇佑与加持!侵略者,终将在这片孕育了无数奇迹的土地上,碰得头破血流,沦为瓮中之鳖,接受历史的无情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