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挽天倾之南明复兴 > 第9章 准塔

第9章 准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六月初九,早上,

淮安、徐州,清军东路军统帅准塔所在的中军营帐,

“大清摄政王军令,

令徐州准塔所部,快速南下,

10天之内,六月二十之前,必须拿下淮安重镇——清河,

六月底,必须拿下整个淮安府之地,

否则,提头来见!”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传令兵,高声对营帐之中跪着的清军东路军统帅准塔,宣读着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最新军令,

“奴才正白旗,佟佳.准塔接令!”

佟佳.准塔,后金开国五大臣佟佳.扈尔汉之第四子,多尔衮麾下正白旗出生,

正白旗,又称“整白旗”,大清八旗之一,以旗色纯白而得名,

正白旗建于大明万历二十九年,

又可分为满洲、蒙古、汉军三部分,

由大清摄政睿亲王多尔衮,亲自担任旗主,

故,又与大清顺治帝直接统帅的镶黄旗、正黄旗并称为“上三旗”。

努尔哈赤后金开国时,为了便于管理,后金实行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既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又是一种军事制度。

即,每三百人编为一个牛录,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

固山即为旗,一旗有战兵7500人,

开始之时,后金只有四旗,

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

后又增设了四种镶边旗,

分别为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

如此,共为八旗,共有战兵6万,

之后,又增设了满八旗,汉八旗,

一旗,兵力扩充到两万两千五百人,

八旗 ,总兵力18万人,为清军入主中原时的嫡系主力大军。

此刻的八旗,各旗旗主分别为,

正黄旗、镶黄旗?,

两黄旗主,由大清皇帝顺治帝福临亲自担任,由皇太极亲信大将巴图鲁鳌拜等人辅佐。

因其年少,暂由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兼领。

正白旗,旗主正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

以上三旗,被称为上三旗。

余下五旗,皆为下五旗,

以示上下有别,便于管理!

下五旗之中,

正红旗,旗主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

镶红旗,旗主为可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

两红旗为代善一脉所控制。

正蓝旗,旗主为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长子、顺治帝之长兄),

镶白旗,旗主为豫亲王多铎(多尼之父,多尔衮之弟)

镶蓝旗,旗主为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度之父,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之子)

至于原镶白旗旗主英亲王阿济格,则负责统帅,投降清军的吴三桂、尚可喜等蒙、汉,3万余大军。

如此,达成一种微妙的军事平衡,

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多铎兄弟,表面上控制了八旗之中的四旗,

实际上还是控制着他们原来的两白旗,

但有统帅吴三桂、尚可喜等蒙、汉,3万余主力大军的兄长,原镶白旗旗主英亲王阿济格的加入,

实际控制兵力,达到三旗,足以压制控制两红旗的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一脉,

而皇太极之子顺治帝福临控制的两黄旗加上其长兄豪格控制的正蓝旗,皇太极一脉也控制着三旗兵力,

兵力和多尔衮三兄弟控制的兵力相当,

再加上镶蓝旗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济度之父,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之子),乃是皇太极扶持上位的,必然支持皇太极一脉,

如此,皇太极一脉实际控制兵力,就是实控有四旗,能压多尔衮三兄弟一旗兵力,以保卫皇权!

但多尔衮、多铎两兄弟的两白旗和代善一脉的两红旗,加在一起,也是四旗,

可以和皇太极一系控制的两黄、两蓝四旗,互相制衡,

如此,即保证了摄政王多尔衮名义上得权势,使其能发号军令,调动清军,

又保证其控制的兵力不足以威胁皇太极一脉的皇帝之位,

大清在稳定的同时,可以军令畅通,快速出兵入关南下一统中原!

这也是皇太极死后,顺治帝上位,各方势力互相妥协的结果,

也是大清初期议政王会议存在的绝妙之处,以避免皇帝幼小时,权势既能统一又不可能产生权臣的原因,

当然,也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不敢废了顺治帝福临,自己称帝的根本原因,

还是其实际控制下的兵力不足完全碾压各方势力,

即使清军入关后,收降了大量的明朝军队,但也是控制在八旗各旗主之下。

但随着大清强势君王的出现,如顺治之父皇太极和其未来的儿子康熙大帝这样强势君王的登场,

清初议政王会议,这样威胁皇权的制度必将被取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