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分成(1 / 2)
天刚放亮,红旗农场的晒谷场就热闹起来。前三天林逍等人陆续拉回来的八头野猪、十一头狼整齐地摆放在场边,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保鲜,只露出黑乎乎的皮毛和粗壮的四肢。老支书穿着件打了补丁的棉袄,正指挥着几个壮劳力清理场地,在地上用石灰画了几条线:“都把猎物摆整齐点,公社的登记员马上就到,别让人看了笑话!”
林逍刚洗漱完毕,就听到院外传来马蹄声。出门一看,三匹枣红色的马正朝着晒谷场跑去,马背上坐着三个穿着干部服的人,为首的正是公社负责农林畜牧的干事刘建国。“刘干事来了!”林逍快步迎上去,伸手扶着刚下马的刘建国,“一路辛苦,快进屋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刘建国搓着冻得通红的手,目光却直勾勾地看向晒谷场的猎物堆,笑着摆手:“不忙喝水,先登记!我可是听说了,你们红旗农场打了头千斤棕熊,这消息在公社都传开了,其他农场的人都等着看咱们的登记结果呢!”他身后的两个年轻干事也凑过来,拿出笔记本和算盘,准备记录。
老支书也赶了过来,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装着之前林逍和马浩文交易时公社开具的登记证明。“刘干事,这是上次登记棕熊的证明,您先过目。”老支书把证明递过去,又指着晒谷场的猎物,“加上这三天陆续拉回来的八头野猪、十一头狼,都是林逍他们围猎的成果。”
刘建国接过证明仔细看了看,又让两个干事逐一清点猎物。“一头千斤棕熊(已收购),八头成年野猪,每头平均两百二十斤,十一头成年狼,每头平均八十斤……”年轻干事一边报数,一边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刘建国则蹲在棕熊的登记证明旁,用手指着上面的数字,脸上满是赞叹:“好家伙,这千斤棕熊可是咱们公社近五年来最大的围猎收获,加上这八头野猪、十一头狼,总成果比去年靠山农场翻了一倍还多!”
正登记着,晒谷场门口又传来一阵喧哗。只见附近几个农场的负责人都赶了过来,手里也拿着各自的围猎清单,显然是特意来打听红旗农场的收获。靠山农场的场长王大山凑过来看了看登记本,叹了口气:“哎,我们这次就打了四头野猪、五头狼,跟你们红旗农场这八头野猪、十一头狼比,差远了!”
刘建国站起身,拍了拍手吸引众人注意:“都安静一下!现在公布各农场围猎成果排名!”他清了清嗓子,展开手里的清单,“第一名,红旗农场!猎获千斤棕熊一头,野猪八头,狼十一头,总重量和珍稀程度均为第一!第二名,靠山农场,猎获野猪四头,狼五头……”
话音刚落,红旗农场的乡亲们就欢呼起来。老支书激动得脸都红了,握着林逍的手:“林逍,你真是咱们农场的功臣啊!有了这个第一,今年的肥料指标就稳了!”林逍也笑着点头,他知道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肥料指标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这比任何奖励都实在。
刘建国等众人安静下来,继续说道:“根据公社规定,围猎排名第一的农场,除了常规的肥料指标外,额外增加百分之三十的分配额度!今年公社调运的尿素和磷肥,红旗农场能多分三百斤尿素、两百斤磷肥!”这话一出,乡亲们的欢呼声更响亮了,几个老农激动得直抹眼泪:“有了这些肥料,今年的玉米肯定能丰收!”
登记完毕,刘建国把林逍和老支书拉到一旁,压低声音说:“老支书,林逍同志,公社有个情况跟你们商量一下。最近公社食堂和供销社都缺肉,想从你们这里换走三分之一的猎物,用票据和现金结算,你们看怎么样?”
老支书看向林逍,眼神里带着询问。林逍想了想,说道:“刘干事,三分之一没问题。不过咱们农场人多,得给乡亲们留够分量。另外,参与围猎的兄弟们冒着生命危险打猎,这部分人得多分点。”刘建国笑着点头:“这是应该的!公社早就考虑到了,这次换猎物用的票据都是紧俏的布票、粮票,还有一部分现金,保证让你们满意。”
两人跟着刘建国来到临时搭建的棚子,里面的桌子上摆着几摞厚厚的票据和一个铁皮盒子。刘建国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沓沓崭新的人民币。“这是三百块现金,还有一百尺布票、两百斤粮票、五十斤油票,再加上二十斤红糖票和十斤棉花票,换你们三头野猪、三头狼,怎么样?”刘建国指着票据和现金,“公社知道你们打猎辛苦,特意多准备了这些紧俏票据,比供销社的兑换比例划算多了!”
老支书拿起布票看了看,又掂了掂现金,笑着说:“刘干事办事就是公道!就这么定了!”林逍补充道:“刘干事,换走的猎物麻烦让公社的人自己处理,我们的人还要留着给乡亲们分肉。”刘建国爽快地答应:“没问题!我带来的人都是干活的好手,马上就能处理好。”
消息很快传遍了农场,乡亲们都围到晒谷场看热闹。公社的人动作麻利,很快就把三头野猪、三头狼抬到一旁,用刀剖开处理。刘建国则和老支书、林逍一起,在棚子里商量分肉的细节。“剩下的五头野猪、八头狼,总共差不多有一千五百斤肉。”刘建国用算盘算了算,“参与围猎的九个人,每人多分十斤,剩下的按农场人口分,老人小孩都有份,怎么样?”
林逍摇头:“刘干事,九个人每人多分十五斤吧。这次围猎遇到了千斤棕熊,好几次都差点出事,兄弟们都是提着脑袋干的,多给点应该的。”老支书也附和:“林逍说得对!这九个人是咱们农场的英雄,多奖励点是应该的。”刘建国想了想,点头同意:“行!就按你们说的办,每人多分十五斤。”
商量妥当,老支书就让人在晒谷场中央竖起一块木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分肉方案:“参与围猎人员(林逍、虎子、陈文勇、陈文军、林勇、林富、林正武、林军、林正学)每人三十斤肉;农场常住人口每人五斤肉;六十岁以上老人、十岁以下儿童每人额外加两斤肉。”方案刚写好,就引来一片叫好声。
“逍哥,这下可好了,我家五口人,加上我多分的十五斤,能领四十斤肉呢!”虎子挤到林逍身边,搓着双手兴奋地说,“够咱们家吃一个冬天了,还能腌点腊肉过年!”陈文勇也笑着说:“我和文军两家,能领一百多斤肉,今年过年不用愁了。”
很快,分肉的队伍就排了起来。老支书安排了两个识字的人负责登记,林逍和虎子等人则负责称重、分割。陈文勇兄弟俩拿着侵刀,熟练地将野猪和狼的尸体剖开,把肥瘦相间的猪肉、细嫩的狼肉分开摆放。“都排好队,不要挤!按顺序来,每个人都有份!”林勇拿着根木棍维持秩序,脸上满是自豪——他也是围猎人员之一,能多分十五斤肉,在乡亲们面前格外有面子。
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林父林母,老两口手里提着个大木盆。林母笑着对登记的人说:“我家林逍是领头的,加上我们老两口和晓梅、沈歌,一共五口人,再加上林逍多分的十五斤,总共是五十斤肉。”登记的人核对了一下名单,点点头:“婶子,没错!逍哥是大功臣,该多分!”
林逍亲自给父母装肉,拣了块肥瘦均匀的野猪肉,又加了块狼里脊肉:“爸,妈,野猪肉炖着吃香,狼里脊肉炒着吃嫩,给晓梅和沈歌补补身子。”林父接过木盆,掂量了一下,笑着说:“够了够了,别给太多,给其他乡亲多留点。”周围的人都笑着说:“林叔,这是逍哥应得的,您就拿着吧!”
队伍里有个叫王二婶的孤寡老人,手里拿着个小篮子,排在队伍后面怯生生的。林逍看到后,走过去接过她的篮子:“二婶,您年纪大了,怎么不早点说一声,我给您留了块好肉。”说着,他拿起一块肥瘦相间的野猪肉,称重后又多加了一块:“这是给您额外加的,够您吃一个月了。”王二婶感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林逍啊,你真是个好孩子,比我亲儿子还亲!”
分肉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中午,晒谷场的气氛始终喜气洋洋。乡亲们提着装满肉的篮子、盆碗,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今年有肉吃,有肥料用,玉米肯定能丰收!”“都是逍哥带领得好,跟着逍哥,咱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这样的话语此起彼伏,传到林逍耳朵里,他心里也暖暖的。
中午,老支书在自家院子里摆了两桌酒席,招待刘建国和公社的人,也请了林逍等九位围猎人员。桌上的菜很丰盛:土豆炖野猪肉、爆炒狼里脊、清炒白菜,还有一瓶公社特供的高粱酒。刘建国端起酒杯,对着林逍说:“林逍同志,我敬你一杯!红旗农场能有今天的成绩,你功不可没!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跟公社说。”
林逍站起身,双手捧着酒杯:“刘干事客气了,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公社的支持,没有兄弟们的帮忙,我一个人也干不成事。”说完,他和刘建国碰了碰杯,一饮而尽。虎子也端起酒杯:“刘干事,我也敬您一杯!谢谢您给咱们农场多分的肥料指标,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酒过三巡,刘建国放下酒杯,脸上露出郑重的神色:“老支书,林逍同志,今天来除了登记围猎成果,还有件重要的事跟你们说。咱们公社考察了好几个农场,发现你们红旗农场的野兔集体养殖场办得最出色,去年不仅自给自足,还往公社供销社供了不少野兔肉和兔毛,周边农场都很羡慕!”
老支书眼睛一亮,连忙说:“刘干事过奖了!这都是林逍牵头搞起来的,选种、搭棚、配饲料都是他琢磨出来的门道!”林逍也谦逊地笑了笑,这野兔养殖场是他去年春天牵头建的,利用农场后山的荒坡搭了圈棚,选了本地的野兔子和供销社换来的良种兔杂交,成活率和繁殖率都很高。刘建国点点头,继续说道:“公社决定,下个月组织各农场的骨干来你们这里交流学习野兔养殖经验,由林逍同志担任主讲,给大伙传经送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