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立威之举!(2 / 2)
王海山话锋又是一转,显得非常客观,“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但是,既然有这么多、这么集中的反映,我想,我们有必要重视起来,把事情搞清楚。
这不仅是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干部负责。”
他目光转向列席会议、坐在后排记录位置的省审计局局长孙和平。
孙和平是一位年近五十、戴着厚厚眼镜、看起来有些古板的技术型干部,以专业和耿直着称,在之前的权力格局中属于相对边缘化的人物,但也因此较少卷入派系纷争。
“孙和平同志。”王海山直接点了名。
孙和平似乎愣了一下,随即立刻站起身:“王书记。”
“坐下说。”王海山摆了摆手,“对于‘北部经济带’项目,省审计厅前期有没有进行过跟踪审计?”
孙和平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报告书记,按照年度审计计划,我们对重大项目实行阶段性审计。
‘北部经济带’项目,我们在一期工程完工后进行过一次例行审计,当时……发现了一些程序上的小问题,已经要求项目单位整改。”他的回答很官方,也很保留。
“哦?只是程序上的小问题?”王海山微微挑眉,“那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关于质量和资金的强烈反映?是审计没有深入,还是问题在后续阶段才暴露出来?”
孙和平额头上微微见汗,他感觉新书记的目光像两把锥子,要把他看穿。“这个……王书记,当时的审计范围和重点可能……”
王海山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直接打断了:“这样吧。既然有疑问,那我们就彻底查一查。
我提议,由省审计厅立即牵头,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项审计调查组,对‘北部经济带’项目,从立项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到质量验收,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回头看’审计。
孙和平同志,你亲自担任组长,直接对我负责。”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按照惯例,这种涉及重大项目和省领导分管领域的专项审计,通常需要经过省长或至少分管副省长的同意,甚至由省政府党组来决定。
王海山此举,完全打破了常规程序,绕开了吕梁和袁天这两位政府主官,直接将指挥权抓在了自己手里。
这不仅仅是对吕梁主导项目的质疑,更是一种毫不掩饰的立威和削权!
吕梁的脸色终于沉了下来,他放在桌下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保持镇定,开口道:“海山书记,您的重视是对的。不过,‘北部经济带’项目是省里的重点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大。
审计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考虑由省政府这边来组织,或者至少……”
“吕梁同志。”王海山平静地看向他,语气不容置疑,“正因为是重点工程,投资巨大,社会关注度高,我们才更需要超脱的、独立的、严格的审计来确保它的健康运行。
审计厅是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由他们直接负责,更能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
我相信,只要项目本身没有问题,任何形式的审计都是一种促进和保护。你觉得呢?”
一番话,滴水不漏,既强调了依法独立审计的原则,又扣上了对重点工程负责、对社会关注回应的大帽子,将吕梁的潜在质疑全部堵了回去。
而且,最后那句“你觉得呢”,看似征询意见,实则根本没有留下反驳的余地。
吕梁的脸颊肌肉抽动了一下,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能再公开反对,否则就是心里有鬼。
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海山书记考虑得周全,我同意。省政府这边一定全力配合审计厅的工作。”
“好。”王海山点点头,不再看吕梁,目光重新扫视全场,“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审计组要尽快组建,投入工作,我要看到最真实、最全面的审计报告。散会。”
他没有给其他人再发言的机会,直接宣布散会,然后第一个站起身,拿起笔记本,步履沉稳地离开了会议室。
留下身后一屋子神色各异的常委们。吕梁坐在原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赵衡等人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担忧和惶恐。
袁天默默收拾着自己的东西,心中凛然。
王海山这一手“立威之举”,堪称雷霆万钧,精准而狠辣。
他选择的“北部经济带”项目,不仅是吕梁的命门之一,也必然牵连到赵衡等一大批实权人物。
这不仅仅是一次审计,更是一次明确的宣战和火力侦察。
汉东官场期盼的所谓“平稳过渡”,在王海山踏入会议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彻底结束了。
真正的风暴,从这次常委会开始,正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