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袁氏家话!(2 / 2)
“但是,”袁泽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格外凝重,“顺势,不等于盲从,更不等于将自己完全绑在别人的战车上。你要记住几点。”
“第一,身要正,影要直。”袁泽的声音严肃起来,“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你自己,以及你身边的核心圈子,必须做到廉洁自律,经得起任何形式的检验。
这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王海山之剑,锋芒所向,首要的就是贪腐和不作为。
只要你自身过硬,他的剑就不会落到你身上,甚至可能成为你的护身符。”
袁天深深吸了口气,父亲的话点醒了他。在即将到来的风暴中,个人的干净是最重要的铠甲。
他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大力推动的“数字科创走廊”,所有决策都经过严格论证,程序合规,资金透明,这让他心下稍安。
“第二,谋定而后动,不争一时之长短。”袁泽谆谆教导,“王海山与吕梁的较量,是主轴。你现在要做的,不是急于站队表态,而是沉下心来,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
尤其是你分管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这是硬道理,也是你最大的政治资本。
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让上面看到你的能力和价值,让
无论谁胜谁负,一个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都是不可或缺的。”
袁天若有所思。父亲这是在提醒他,不要过早卷入高层争斗的漩涡,而应该立足本职,夯实自己的政绩基础。这与他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袁泽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些,带着一种深沉的智慧,“要学会‘借势’和‘造势’。
王海山的审计,是在清除障碍,也是在为你扫清道路。
他关注的营商环境、政治生态,与你推动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你要善于利用他这个‘势’,去推动那些过去因为阻力而难以推进的改革措施。
比如,你可以借着整顿营商环境的东风,大力简化审批流程,打破行政垄断;可以借着审计发现的问题,推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改革,建立更透明的监管机制……
总之,要将王海山的‘破’,与你自己的‘立’结合起来,将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内部改革的动力。”
这番话,如同醍醐灌顶,让袁天豁然开朗!他一直思考如何“为”,父亲却给出了更高明的答案——不是被动地跟随,而是主动地引导和利用!
将王海山的斗争,转化为自己推行施政理念的契机!这才是真正高水平的“顺势而为”!
“我明白了,爸。”袁天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振奋和了然,“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袁泽似乎对儿子的领悟能力感到满意,语气缓和了一些,“具体事务,你自己把握分寸。
记住,无论何时,都要守住底线,目光放长远。汉东不过是你仕途中的一站,你的舞台,在未来。”
最后这句话,意味深长,寄托着一位封疆大吏对儿子未来的殷切期望和深远布局。
“我会牢记的。”袁天郑重承诺。
“好了,就这样吧。照顾好自己,还有如烟和孩子。”袁泽说完,便干脆利落地结束了通话。
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忙音,袁天缓缓放下电话,心中的迷雾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拨开,变得清晰而明朗。
父亲的一席话,不仅坚定了他的方向,更赋予了他应对复杂局面的策略和底气。
他重新坐回沙发,给自己换了一杯热茶。袅袅茶香中,他开始重新梳理思路。
王海山是“剑”,锋利无匹,负责斩断荆棘;而他袁天,则要做“犁”,在这片被清理出来的土地上,深耕细作,播种希望。
他不必去与吕梁集团正面冲突,那是王海山的战场;他要做的,是趁着王海山吸引全部火力的时机,加快推进自己的改革议程,夯实自己的政绩基础,同时确保自身阵营的绝对廉洁。
他想到了陈浪整理的那份营商环境报告,这正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
他可以以此为由,在王海山关注的大框架下,名正言顺地推动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措施。
思路既定,心中顿觉一片澄澈。
外面的秋雨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烦闷,反而有种洗涤尘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