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高手过招!(2 / 2)
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他提出了几条硬措施:全面推行“一网通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和自由裁量权;建立涉企检查评比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一律不得开展;开展政府承诺未兑现事项专项清理行动;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建立线索移交和督办机制……
这些措施,招招指向原有行政体制的弊端和权力寻租的空间,其力度和针对性都是空前的。
与会人员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表示赞同,有人面露难色,也有人沉默观望。
“我知道,推行这些改革,会触及利益,会遇到阻力。”袁天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坚定,“但是,再难也要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我们职责所在!这份措施,不仅要写进文件,更要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各部门要在一周内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时间表,报省政府审定。我会亲自督办!”
他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和推进改革的决心,
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常务副省长,并非只是被动地等待和观望,而是在借助王海山带来的“势”,积极主动地开拓着自己的局面,推行自己的施政理念。
散会后,几位与袁天关系较近的厅长留了下来,私下表达了对改革的支持,但也委婉地提醒,某些措施可能会触及吕省长分管的领域,阻力恐怕不小。
袁天只是淡淡一笑:“只要我们做的事是对的,是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的,是利于汉东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就不要怕阻力。天塌不下来。”
他的自信和底气,感染了在场的人。他们隐约感觉到,在即将到来的暴风雨中,袁天或许能成为一股稳定乃至引领方向的力量。
夜幕下的汉东省城,灯火璀璨,但在这繁华之下,各种隐秘的活动也在进行。
在省审计厅招待所(审计组临时驻地),房间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审计组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分析着白天获取的有限资料,讨论着下一步的调查方向。他们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和阻力,但也憋着一股劲,决心要揭开盖子。
在“北部经济带”项目涉及的某些区县,一些与项目有关的承包商、村干部,突然接到“上面”打来的神秘电话,或被私下约见,内容无外乎是“统一口径”、“忘掉某些事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
而在一些高档住宅小区,某些人的家里,则在进行着紧张的“扫尾”工作。
电脑硬盘被拆卸下来,准备销毁;成箱的文件被塞进碎纸机;珍贵的古董、艺术品被打包,准备转移。一种末日来临前的恐慌在悄然蔓延。
互联网上,在一些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群组中,开始零星出现一些帖子,内容似是而非地谈论着“北部经济带”项目的“历史渊源”,提及已调离的老书记陈立春及其秘书当初如何“大力推动”,又或者含沙射影地暗示项目资金与某些“背景深厚”的学者、企业有瓜葛。
这些帖子很快被删除,但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还是引起了一些有心人的注意和猜测。这正是吴师爷抛出的“烟雾弹”开始发挥作用。
省委一号楼,王海山办公室的灯光也依旧亮着。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站岗的武警战士挺拔的身影,目光深沉。秘书送来的网络舆情摘要,他已经看过。
那些关于陈立春和袁天的影射,他自然不会轻易采信,但这让他更加确信,对手已经开始狗急跳墙,试图用混淆视听的方式来拖延和反制。这反而坚定了他尽快取得突破的决心。
在常务副省长办公室,袁天也接到了李伟关于网络舆情的汇报。他只是平静地吩咐了一句:“密切关注,不用理会。清者自清。”
他深知,这是吕梁集团黔驴技穷的表现,自己越是反应激烈,反而越容易落入圈套。他继续专注于案头的工作,那份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他还要仔细推敲,确保其能真正落地生根。
秋夜渐深,寒意更浓。
汉东省城的暗流,在平静的表面下加速涌动,各方势力都在悄然调整着自己的位置,准备着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加激烈的碰撞。王海山的审计利剑已经举起,吕梁集团的反击暗箭也已射出,而袁天,则在这刀光剑影的缝隙中,稳健地开辟着自己的道路。
这场关乎汉东命运的高层博弈,正朝着不可预测的方向,一步步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