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头衔数不清,你侯亮平眼红啥? > 第30章 半导体行业的投资!

第30章 半导体行业的投资!(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它的崛起,始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当时南高丽的半导体行业遭遇严重打击,蔚蓝精密就趁势崛起。”

“那个时候,它收购了大量南高丽的科技企业。”

“最终整合成蔚蓝科技集团。”

“2001年,那时候高书记刚好在京海当市长,没人想到他刚上任两个月,就引来了一笔一亿美元的投资。”

“而且这笔投资意义非凡。”

沙瑞金淡淡地点了点头。

“哦,半导体企业。”

“那时候可是上了晚间新闻的。”

沙瑞金对那件事还有印象。

那年他正好在鲁东担任市委书记。

高育良当年引来的这笔投资,对整个汉东来说都像是一枚“重磅炸弹”,连周边省份也引起不小震动。

2001年帝国科技水平整体偏弱。

“崇洋媚外”的风气达到了顶峰。

一亿美元在当时不算大数目。

可问题是——这是半导体行业的投资!

更重要的是,项目中包含半导体实验室的设立。

全国多所高校也都参与进来。

建厂后不仅带动了两万个就业岗位,

还承接了p4代工、摩托罗拉和爱立信的手机零部件制造,以及部分芯片代工任务。

那时候的帝国,被称作“半导体荒漠”也不为过。

这笔投资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虽说当年京海市正府为了争取这笔投资,付出的代价也绝非寻常。

土地,任你挑选。

而且还是象征性的一元一亩。

这笔投资总额高达一亿美元,其中一千万美元,由京海市财政局拨款提供,而且是免息贷款。

剩下的九千万美元,也由汉东省正府出面提供贷款支持。

另外还有三年免税、两年减半征税的优惠政策。

即便如此,依旧在全国引发了不小轰动。

钱和地皮,从来不是汉东正府真正在意的东西。

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半导体”这三个字。

随着蔚蓝精密的落户,京海吸引了大批科技配套企业,同时也迎来了大量高端人才。

这才是这笔投资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当时的蔚蓝精密,建在了京海的一个远郊区,如今这片区域,已经发展成为京海市经济最活跃、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这个区贡献了京海市三分之一的Gdp。

要知道,京海市下辖五个区、两个县以及三个县级市。

2012年,京海市实现Gdp七千一百亿元,位列全省第四。

排在第三的是京州,Gdp七千三百亿元。

第二名是林城,Gdp七千四百亿元。

第一名是吕州,高达一万两千亿元。

当然,京海与吕州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毕竟吕州紧邻帝国的金融中心——天海市,而天海是国内最发达的城市。

在这方面,京海自然无法相比。

高育良也正是凭借这项政绩,

上任市长仅九个月,便升任市委书记。

高育良后来被调往吕州担任一把手,

主要任务,就是推动吕州的产业升级布局。

当时吕州的产业结构中,东瀛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省里正是希望借高育良之力,把蔚蓝精密引入吕州,以此压制东瀛企业的发展势头。

同时,也希望借此吸引天海市的相关企业落户吕州。

如今的蔚蓝精密,早已成为汉东省的一张重要名片,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极具代表意义。

关键还在于,蔚蓝精密拥有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

不言而喻,蔚蓝科技集团,也成为了高育良从政以来最引以为豪的政绩之一。

他能在四十八岁时升至正省级,蔚蓝精密的贡献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育良书记对汉东的经济发展是有功劳的。”

“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汉东的百姓心里都明白,我也很期待未来汉东经济的持续发展。”

“说到抓经济……”

“育良书记确实是行家里手。”

沙瑞金的这番评价,是对高育良工作的充分肯定。

他的职责,是主抓党建与廉政建设。

对于自己的短板,沙瑞金也心知肚明。

要是论经济建设,倒不是他妄自菲薄,实事求是地说,他自己确实不如高育良。

他的强项,是在反腐和党建方面。

从他当上市长以来,不是在斗争,就是在斗争的路上。

即便当时只是市长,也敢于和市委书记正面对刚。

当初在天州担任市长期间,

沙瑞金曾推行过一项政策。

原本一比十的劣势局面,硬是被他扭转为十一比零。

田国富自然明白对方的意思,笑着说道:“育良书记这一手确实令人敬佩,经济、管理、法学三个博士学位,还是xx思的研究生。”

话语中透露出几分钦佩之意。

要论学术造诣和学历背景,

整个汉东省委加起来还真未必比得上他一个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