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科研的突破(2 / 2)
他们的目标,是复原通讯!
末世降临时,全球电子网络瞬间瘫痪,并非因为设备全部损坏,而是那场灵能风暴扰乱了几乎所有的电磁波信号,使得传统的无线通讯方式变得极不可靠,距离稍远便充斥着无法解析的噪音和干扰。这导致了信息传递的极端困难,各个幸存者据点几乎成了孤岛。
林凡提供的“基础符文构造学”和从上古遗迹中获得的部分知识,指明了另一条路——利用灵能本身作为信息载体,通过特定的符文阵列进行编码、发送和接收!
这绝非易事。如何将信息转化为灵能信号?如何设计抗干扰的符文滤波器?如何保证不同装置之间的协议兼容?每一个问题都如同拦路虎。
李菲团队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扑在了上面。他们拆解了上百个旧时代的通讯设备,绘制了成千上万张符文草图,经历了无数次信号中断、设备过载甚至小型爆炸的失败。
终于,在又一个黎明来临之前,工作台上的那个粗糙装置,顶端的指示符文由红转绿,发出了稳定而柔和的光芒。
“成功了!”一个年轻工程师忍不住低呼一声,随即立刻捂住了嘴巴,但眼中的狂喜却掩藏不住。
李菲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罕见的、如释重负的笑容。她拿起另一个造型类似、但更小巧的便携式装置,走到实验室门口,按下了发送键。
片刻后,工作台上的主装置发出了“嘀嘀”的提示音,一块小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一行文字:“灵能通讯测试成功——李菲。”
虽然这最初的“灵能通讯器”有效范围可能仅覆盖基地及周边区域,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也有待提高,但它代表的意义无比重大——它重新连接了被割裂的信息脉络!这意味着,前线与后方、各个防御哨所、乃至未来可能收复的其他据点之间,将可以重新建立起及时、可靠的联络!这对于军事指挥、物资调度、危机预警的价值,无可估量!
林凡在第一时间收到了报告。他亲自来到工程实验室,查看了那台意义非凡的原始灵能通讯器。
“很好。”林凡看着屏幕上那行简单的文字,对李菲及其团队点了点头,“这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要它变得更小,更稳定,通讯距离更远。我们需要建立起覆盖整个江北,乃至更广阔区域的灵能通讯网络。”
他的肯定,让所有研究人员倍感振奋。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得到了最高层面的认可和持续支持。
生物实验室里破土而出的“金纹薯”,与工程实验室中点亮信号的“通讯器”,如同文明之火在末世黑暗中重新燃起的两个光点。一个关乎生存的根基,一个关乎发展的脉络。
这两项突破,通过贡献点体系和宣传渠道迅速传遍整个基地,带来的振奋效应是巨大的。人们不仅看到了强大的武力和严明的制度,更看到了科技带来的切实改变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这种希望,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也让“曙光”这个名字,更加名副其实。科技的树苗,正在这片废土之上,顽强地抽出新的枝芽,悄然改变着世界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