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风向由我定(1 / 2)
医疗舱的顶灯在凌晨三点十七分闪了闪,最终稳定成冷白色。
小豆的手指还沾着碘伏的黏腻,她刚把最后一块纱布缠上敌方技术员的手背,男人突然发出一声含混的呻吟,额头的冷汗顺着鬓角滑进衣领。
“别碰钟……钟会响……”他的喉结上下滚动,眼皮下的瞳孔急速震颤,“潮声说过……钟响了,船就散架……”
棉签“啪”地掉在托盘里。
小豆蹲下身,几乎要贴到男人发烫的脸颊上。
三天前秦翊给医疗组培训时说过,高烧导致的神经紊乱会让人吐出最想隐藏的秘密——此刻这男人的语速比清醒时快了三倍,尾音却带着不受控的颤抖,正是真话的特征。
她抓起床头的便签本,笔尖在纸面刮出沙沙声:“钟?什么钟?”
“青铜的……沉在海里的钟……”男人的手指突然痉挛,指甲掐进小豆手腕,“别让秦翊……他能听见……”
“我不碰,我不碰。”小豆轻声哄着,另一只手按住他的腕脉——心跳132次\/分,和秦翊说的“关键信息泄露时的应激特征”分毫不差。
她快速记下“钟=海眼浮标谐振频率”几个字,墨迹未干就塞进白大褂口袋。
铜锣号的甲板被夜露浸得发滑,秦翊盘坐在主桅下,掌心仍贴着钢铁。
他能感觉到海风里漂浮的震动颗粒:渔船柴油机的嗡鸣、昆仑山号螺旋桨的空泡声、还有三海里外那艘海枭II型刻意收敛的磁流体推进器蜂鸣——像根细针,正往他神经里扎。
“秦叔叔!”小豆的跑步声惊飞了几只夜鹭,她的白大褂下摆沾着海水,“刚才那个技术员说‘别碰钟,钟会响’,他……”
“钟。”秦翊的指尖突然一颤。
三个月前在蛟龙基地,他和声学专家老周给“海眼”浮标取的内部代称就是“钟”——因为那东西的谐振频率图谱和青铜编钟的泛音列高度相似。
他摸过便签本,指腹在“钟=海眼浮标谐振频率”几个字上反复摩挲,喉结动了动:“他还说什么?”
“船会散架。”小豆的声音发紧,“可能是次声波?老周说过,特定频率的次声能和舰体金属产生共振……”
秦翊突然站起,主桅在他肩头压出红印。
他想起昨天在战术简报上看到的海枭II型参数:全长217米,主甲板采用新型钛铝合金——这种材料的固有频率区间,恰好和“海眼”浮标的次声波段有0.3赫兹的重叠。
“不是监听。”他的声音像淬了冰的钢,“是武器。他们要等我们的舰队进入频率耦合区,用‘钟’震碎船壳,震晕船员。”
昆仑山号的战术会议室里,投影屏上的南溟七号点正泛着幽蓝的光。
苏岩捏着马克笔的手悬在半空,笔尖在“国际公海”四个字上戳出个洞:“强行进入那里,白头鹰的卫星能把我们的船底拍得比鱼群还清楚。”
“所以我们不进。”秦翊的手掌贴在舱壁上,闭着的眼睛突然睁开——他能“看”到三海里外铜锣号传来的震动波,那是阿龙用信号灯敲的摩斯码:“渔民老海说,七号点西南有海底峡谷。”
他摸索着走到海图前,指尖沿着记忆中的等高线划过:“峡谷宽三百米,两侧岩层含磁铁矿。”指节在海图上叩出清脆的响,“磁铁矿能屏蔽电磁波,也能像扩音器一样放大机械震动。”
苏岩的瞳孔缩了缩:“你是说……”
“把‘海眼’变成我们的耳朵。”秦翊扯下领口的战术笔,在海图上画了个圈,“他们用浮标监听我们,我们就用浮标监听他们。等他们的‘钟’开始响……”他的拇指和食指轻轻一捏,“就用他们的声波,拆他们的船。”
林骁的潜水镜起了雾,他在水下二十米处抹了把面罩,手电筒的光斑扫过珊瑚礁——老渔民手绘的海床图上,这片区域有三道暗流,此刻正像三条毒蛇般从左右两侧游过。
“一组跟紧。”他对着喉麦低语,战术刀在掌心沁出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