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63章 设计水车

第63章 设计水车(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太平村出来,又跑了几里地到了草堂村村口,看了看情况。草堂村离终南山更近,村后多半都是丘陵山地,平地不如太平村多。

如果修水渠,最好就从草堂村开始围堰,一直修到太平村,这样落差大,覆盖范围广。

但是工程量不小,需要从山边到太平村口,有十来里地,需要的人力物力也要做大量准备,不是短时间能修好的。

所以修水渠的事暂时还只能搁置。

最主要的一点,手里的钱不够。

看来,还得想办法多开发些赚钱的法子才行。

马车又在回程跑了两个多时辰。

回到怀德坊的院子时,暮色已漫过了墙头。

陈睿刚推开院门,就见刘伯正蹲在廊下翻晒草药。

惠婶端着个陶碗从灶房出来,见了陈睿,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小郎君回来啦?知道你这几天忙,特意留了小米粥,灶上温着呢,快趁热吃。”

“先不吃了,伯,您过来。”陈睿摆摆手,径直走进书房。

案上还摊着曲辕犁的图,他从旁边抽出几张裁好的宣纸,上面早已用炭笔勾好了轮廓,“这是曲辕犁的图样,您明天一早去杨铁信的铁匠铺和张家木工坊那里,各订十套。跟他们说,用料拣好的来,工钱加倍,让他们尽快赶出来,做好了直接送到太平村,交给村正刘老汉就行。”

刘伯接过图纸:“十套?这俩村子加起来也就百来户,怕是够多了。”他种过地,知道一具好犁能传三代,十套确实不算少。

“没事,多备着。”陈睿点了点头,走到窗边望着渐暗的天色,“春耕不等人,多一套犁,就能多耕几亩地。太平草堂两个村子去年旱得厉害,地里的土怕是板结了,有这曲辕犁,至少能让他们省些力气。”

“还有,村里的耕牛恐怕也不够,去西市看看买几头赶过去。就村子里那几个老汉,拉曲辕犁恐怕也拉不太动。”

刘伯应着把图纸折好揣进怀里,转身去办事情去了。

陈睿也没歇着,立马从柜里翻出厚厚的宣纸——这种纸韧度不算好,但目前最适合画工图。

他又拿起炭笔,提笔就在纸上画了起来。

前世在江南水乡见过的竹筒水车,再兰州黄河边也见过大木水车,此刻在脑海里渐渐清晰:青灰色的轮盘立在水边,像巨大的纺车,二十几根竹筒随着轮体缓缓转动,没入水中时舀起满满一筒水,转到高处时猛地倾斜,水顺着木槽“哗啦啦”流进田垄,滋润得泥土冒出细密的水泡。

他先在纸中央画了个大大的圆形,是水车的轮盘。笔尖顿了顿,在旁边批注:“轮径三丈,需松木为骨,外刷桐油三层,耐水腐。”

又在圆外画了十六根辐射状的线条,是轮辐,“轮辐十六根,每根长一丈二,尾端削燕尾榫,深三寸,嵌轮盘。”画到轮辐与主轴的衔接处,他特意用朱笔描了个小圆圈,标注“此处用耐磨的木轴承,涂猪油保养”。

正琢磨着竹筒该绑在轮辐的哪个位置最合适,院门外忽然传来张正堂的声音,带着几分酒气:“小九,睡了没?我带了个好帮手来!”

陈睿连忙起身开门,只见张正堂扶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站在门口,汉子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短褂,袖口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小臂,手上全是老茧,指关节粗大,腰间还别着把锃亮的锛子,木柄被摩挲得油光锃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