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共同体(1 / 2)
太极殿。
“......鄠县子陈睿,主持炼焦炼钢之事,功勋卓越,暂赏陈睿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待全功,再行封赏!”
“谢陛下!”
陈睿躬身谢恩,双手接过内侍递来的黄圣旨,却仍保持着沉稳:“臣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能为陛下、为大唐尽绵薄之力,已是臣的幸事,不敢受此重赏。”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几分笑意:“你当得起!栎阳五座高炉创下三成五的出铁率,连一块废品都没有,这可不是‘分内之事’能做到的。朕问你,夜间进料的试产如何?炉温能不能稳住?”
提到炼铁之事,陈睿眼中立刻多了几分光亮,抬眸回道:“回陛下,夜间进料已试产三日,臣让工匠每时辰添一次焦炭,炉温始终稳在一千三百度以上,出铁率虽比白日略低半成,却也有三成四,且铁锭成色与白日无异。若后续再优化加料节奏,定能追上白日产能。”
“好!”李世民拍了拍龙椅扶手,声音里满是振奋,又指了指案上那块栎阳送来的铁锭,“辅机已跟朕提了,要在晋地设高炉,就地炼钢,你觉得此事可行?”
陈睿略一思忖,上前一步道:“陛下,晋地此举甚妙!那里的铁矿多是露天矿,开采省力,且石炭储量比同官县还丰,就地炼钢能省九成运费。不过有一事需留意——晋地工匠不熟焦炭炼铁之法,需从栎阳调十名熟手工匠过去,再让将作监把高炉图纸细化,标注好风口角度、加料比例,方能保证一次投产成功。”
李世民闻言,看向一旁的长孙无忌,眼中带着赞许:“你看,陈睿所想与你不谋而合。朕已任命张俭去统筹晋地之事,户部也拨了十万贯钱,你再跟张俭通个气,把栎阳的经验细细告诉他,免得走了弯路。”
“臣遵旨。”陈睿躬身应下,又补充道,“陛下,臣还有一请——如今铁产能渐增,除了军械,还可大量打造铁制农具与家用铁炉。臣已画好改良后的铁犁图纸,犁尖用生铁铸造,犁杆裹铁,比木犁耐用三倍,且耕地更深;家用铁炉也做了改进,炉膛加了夹层,既省焦炭,又能避免烫伤。若能在关中先推广,明年春耕定能让农户省力不少。”
他越看越点头,笑道:“你这脑子,总能想在前头!朕准了,此事交由将作监负责,你随时去督查。”
陈睿再次谢恩,心中却已盘算开来——从同官炼焦到栎阳炼铁,再到晋地拓产,如今又要推广铁制农具,大唐的铁业根基正一步步扎稳,假以时日,定能撑起民生与军备的双重需求。
但是,要让这一切能够良好的运转下去。还得让这煤铁钢能赚钱。
陈睿谢恩起身,目光落在殿角炭盆里燃着的木炭上,忽然躬身道:“陛下,臣今日回朝,除了禀报炼铁事宜,还想奏请一事——关于石炭的生意推广。”
“回陛下,如今同官县的炼焦场日产焦炭近三万斤,还有扩大产能的空间,除了供给栎阳高炉,大大有余。”陈睿语速平稳,条理清晰,“臣想着,可让石炭司在长安、洛阳等大城设‘石炭铺’,分两类售卖:一类是原煤,供酒楼、染坊等需大火力的商户;一类是蜂窝煤,配着铁皮炭炉卖,专供寻常百姓家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商户用原煤,比烧柴薪省三成成本——长安西市的酒楼,每日烧柴需五石,换成原煤只需一石五斗;百姓用蜂窝煤更划算,一块煤能烧半个时辰,十块煤才抵一斤柴薪的价钱,冬日取暖,一家一月只需百块煤,比买柴薪便宜一半。”
李世民听得认真,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煤,这就是说的石碳,嗯,比石碳简洁。以后这石碳就叫煤!价钱定得倒是亲民,可百姓若不认石碳怎么办?先前有农户说石炭烧着‘呛人’。”
“臣早有准备。”陈睿回道,“铁皮炭炉按图纸打造,炉底留通风口,炉顶接烟囱,烟能顺着烟囱排出,不会呛人;蜂窝煤中间有孔,烧得透,烟也少。臣还想请陛下恩准,在长安城外设‘试烧点’,让百姓免费试用三日,用过的百姓说好,自然愿意买。”
一旁的长孙无忌也附和道:“陛下,陈睿此计可行。石炭司售卖石炭,既能让百姓得实惠,朝廷也能有收益——按‘成本加一成利’算,每月单是长安一地,便能赚五千贯钱,日积月累,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转向陈睿,带着几分赞许:“你想得周全。就按你说的办,让石炭司即刻筹备石炭铺与试烧点,所需工匠、物料,户部、将作监全力配合。”
他忽然想起什么,又道:“对了,那些靠砍柴为生的樵夫,石炭司要优先招募——让他们去挖矿、运炭、做蜂窝煤,工钱比砍柴高两成,既解决了生计,也少了山林砍伐之害。”
“臣遵旨!”陈睿躬身应下,心中松了口气——石炭生意一旦铺开,不仅能让炼焦、炼铁的产业链更稳,还能让百姓真正受益,这才是“以煤养铁,以铁富民”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