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贪财的君臣(2 / 2)
他虽话里带着调侃,但是确实郑重其事:“不过,你这梦想,倒也不是痴人说梦。就像你说的,粮食多了,根基就稳了。朕年轻的时候,见惯了饿殍遍野,那时只想着能让百姓有口饭吃就好;如今天下稍安,却也不敢想‘无税’二字。”
李世民走到舆图前,指着关中平原:“你在太平村种出了好稻子,在草堂村造出了好物件,都是在往这个梦想走。虽远,却不是没路。朕盼着有那么一天,哪怕朕看不到,后世子孙能看到,也算不负这天下百姓。
他转头看向陈睿,语气郑重了些:“只是路要一步一步走。你先把你的新稻种、新农具推得再广些,让更多农户多打些粮。朕呢,就先管好这赋税,能少征一分,就少征一分,让百姓能离你的梦想,再近一步。”
忽然长叹一声,拍了拍陈睿的肩膀:“好小子!朕这辈子,先前想着能平定突厥、安稳西域,便已知足。你这梦想,若能在后世实现,也算了却朕的心愿一样。”
他拿起案上的玻璃镇纸,对着光看了看:“朕给你记下这个梦想。往后你若能造出省力的农具,打通更远的商路,让工坊的盈利再多几分,便是在离这梦想更近一步。”
“臣定当尽力。”陈睿深深一揖,“臣相信,只要路是对的,哪怕慢些,总有抵达的一天。”
李世民望着殿外的天空,嘴角慢慢扬起:“好一个‘路是对的’。朕等着看,你这小子能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来。”
怎么赚钱,成了君臣两人讨论的话题,陈睿没有多说,只是说想到新点子,一定会禀报给陛下,让陛下来安排。
李世民听陈睿说有新点子会及时禀报,忍不住指着他笑:“你这小子,倒学会卖关子了。不过也好,省得朕日日惦记。”
他拿起账册,指尖在“净盈利一万零五百八十贯”那行字上敲了敲,“说起来,朕与你这般围着银钱算计,倒真像两个贪财的寻常商贾。”
陈睿躬身笑道:“陛下这是‘贪’天下之财,为的是让仓廪实、边疆安;臣是‘贪’工坊之利,为的是让手艺传、百工兴。同是‘贪’,却不是为了自家腰包,算不得真贪财。”
“你呀,总能把话圆得滴水不漏。”李世民放下账册,起身走到殿外,望着宫墙外连绵的坊市,“长安西市每日流水百万贯,若能让这些钱都活起来,多养些工坊,多开些商路,何愁国库不丰?只是这赚钱的法子,得合情合理,不能让百姓觉得朝廷与民争利。”
“陛下说得是。”陈睿跟在一旁,“就像这琉璃器,看着是稀罕物,实则能带动砂矿、木匣、运输等一串营生。往后臣若有新想法,定先琢磨透了——既得赚钱,又得让百姓沾光,还得让陛下用着安心,这才敢来禀报。”
李世民回头看他,眼里带着期许:“朕信你。上次你说的水车,果然省力,周边农户都来求着做,这便是既赚了钱,又利了民。往后多些这样的点子,比盯着琉璃器的利润强。”
“臣记下了。”陈睿点头,“其实臣最近在想,若是能把臣试种的棉花纺线、织布的法子再改进些,让棉布比麻布便宜,寻常百姓都穿得起,说不定也是桩大生意。”
“哦?棉布?”李世民想起太子说的怀德坊那片棉花地,“那东西絮软,做袄子确实不错,只是纺线费劲。你若能让棉布贱过麻布,百姓得谢你。”
“正打算让东子和惠婶试试改良纺车。”陈睿笑道,“若是成了,不仅能赚钱,还能让关中的棉花种得更多,农户又多一笔进项。”
李世民朗声大笑:“好!这桩生意朕准了!若是做成了,盈利分你三成,不用交国库。”
“陛下又取笑臣。”陈睿也笑,“臣哪敢私藏,自然是按规矩分润。”
李世民忽然道:“罢了,你且去琢磨你的新点子。朕这‘贪财’的皇帝,就等着看你这‘贪利’的县子,能折腾出多大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