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鉴宝赌石王 > 第579章 总算撑起来了

第579章 总算撑起来了(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节目还没播完,就有人打合作社的电话,说要订竹制的屏风,点名要电视里哑女编的那种,带小花纹的。扎羊角辫的姑娘接完电话直乐:“这电视真管用,比咱跑断腿吆喝强!”

新订单多到手软,不光有屏风,还有人要竹制的茶具、花盆,连城里的咖啡馆都来订竹制的杯垫,说要给客人当伴手礼。

“得再招些徒弟,”扎羊角辫的姑娘翻着订单本,“小翠都能带徒弟了,咱得把摊子铺大点。”

结巴的孩子点头:“要……要肯学的,别……别学两天就嫌累。”哑女从竹筐里拿出个竹制的价目表,上面的字是她练了好久的,一笔一划挺周正,旁边还画了小图,怕人看不懂。

招新徒弟那天,来了个戴眼镜的姑娘,说是从城里来的大学生,学设计的,想跟着学竹编。

“我能吃苦,”姑娘举着自己编的小竹篮,“就是编得不好,您多担待。”

扎羊角辫的姑娘接过篮子看:“底子编歪了,不过篾劈得还行,留下吧。”哑女拉着她的手往竹堆走,比划着教她怎么选竹料,指尖碰着姑娘的手,软乎乎的。

大学生学得快,还会画图纸,把竹器设计得花里胡哨的,有带小抽屉的竹盒,有能装手机的竹袋。

“这样年轻人准喜欢,”她举着图纸给大家看,“我在网上开个店,保准卖得火。”

小男孩凑过去看:“给我设计个竹制的弹弓!要能打鸟的那种!”被扎羊角辫的姑娘敲了脑袋:“学啥不好,学打鸟?”

入秋时,合作社接了个大活——给县里的文化节编组竹制的雕塑,要做成竹满堂桥的样子,还得有四个人物模型,代表他们几个。

“这得用粗竹子,”结巴的孩子扛着根老竹根,“根……根须都带着,才……才有劲儿。”

哑女在地上画草图,桥栏上的铃铛、桥头的梅花,都画得清清楚楚。大学生帮着算尺寸,拿尺子量来量去:“高度得三米,不然显不出气势。”

编雕塑的日子,竹棚里堆了半棚子竹子。结巴的孩子雕人物模型,把自己雕得憨憨的,手里还攥着竹刀;哑女的模型头上别着梅花发卡,手里编着竹篮;扎羊角辫的姑娘的模型举着竹尺,像在训人;小男孩的模型举着小风车,脚丫子还翘着,活灵活现。

文化节开幕那天,竹满堂桥雕塑摆在广场中央,红布条缠着架子,老远就看得清。好多人围着拍照,有个老太太摸着模型直念叨:“这不是电视里那几个娃吗?编得真像!”

结巴的孩子站在雕塑旁,看着自己的模型,突然不结巴了:“这是……咱的桥。”哑女拉着他的手,往模型手里塞了朵真梅花,花瓣落在竹手上,像活了似的。

回村的路上,月亮升得老高,竹满堂桥的铃铛“叮铃”响。结巴的孩子突然停下脚,从兜里掏出个竹制的小盒子,跟送发卡、戒指的盒子一个样。

“给……给你的,”他把盒子往哑女手里塞,手都在抖,“前……前几天编的,想……想了好久。”

哑女打开一看,是个竹制的发钗,钗头是并蒂莲,花瓣上还嵌着两颗红豆,红得像血。她抬头看他,眼里的光比星星亮,把发钗往头上插,突然踮起脚,在他脸颊上轻轻碰了下,像羽毛扫过。

竹棚的灯亮到后半夜,火塘里的竹枝“噼啪”响。大学生在画新图纸,笔尖在竹制的画板上划得沙沙响;小翠带着徒弟编杯垫,竹篾碰撞的声音像串小鞭炮;小男孩趴在竹桌上,给雕塑的照片涂颜色,把桥栏涂成红的,像缠了红布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