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连续震惊(2 / 2)
第二个题目,是碰到不仁不义之人,如何对待?
第三个题目就有点难度了,若是行恶事,能够有利于大众黎民,会不会去做?
这些题目,都难不倒陆京,他根据题目一一作答。
这里一共四道题,最后一道题,也是最难的。
问,如何才能把仁义礼智信,推行到四海之内?
陆京根据题目一一作答。
不过,前面的明显都是一些简单问题,只有最后一个才是测试题。
大概花费半个时辰,陆京就写完了,递给了鲁躬。
“鲁师,好了。”
鲁躬震惊于陆京的速度之快,把竹简夺了过来。
本来以为,陆京只是随便写一下,没有上心,可是当看到陆京给出的回答,他整个人都激动起来。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却让他们学习礼仪,好比水中望月,镜中摘花,望梅止渴,实不取。”
“等到吃饱穿暖,礼仪便可开始推行,所为在上者正,在下者就不会歪。”
“国君看重什么,百姓就会跟着努力,国君看重诡诈,百姓就都是诡诈之人,国君看重义气,百姓都会舍身取义,国君看重钱财,则百姓都会不择手段,国君看重仁义,百姓都会行仁义之事。”
“国君把仁义推行到自身,普及到大臣,大臣知道仁义后,推行到官吏,官吏推行给黎民,黎民推行给四海,则四海皆知礼仪荣辱。”
“国君惩罚不仁不义之人,表彰仁义之士,则百姓好像水流一样,自然而然就学会了仁义。”
越往下看,鲁躬就越是震惊,不断点头。
“好,好啊,好一个国君在哪里,百姓就会跟随到哪里。”
鲁躬不敢相信,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年郎,竟然能有如此宏大的见解。
最后,陆京还写了一段。
“国君治理家国,应切合实际,以法为先,以礼为后,以律为主,以德为辅。”
这让鲁躬心神巨震。
虽然只是一句话,可是,却让他吓得差点说不出话。
如今大汉正在推行仁义,可是陆京这话,却是在说,仁义没有律法重要。
仁义只是个辅助,律法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陆京这也是摒弃了儒家思想,运用了法家思想。
儒家思想,乃是治民。
法家思想,乃是强国。
当然,这只是陆京的见解,至于鲁躬会不会用,则是鲁躬的事情。
鲁躬震惊了许久,才回过神来。
他终于明白了,眼前的少年郎,并非一般的聪明学子!
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思想,不被世俗所困住,勇于打破规则枷锁之人!
这一刻,他看向陆京的眼神越发炽热!
“好,好啊!”
鲁躬忍不住点头。
“嗯?”
突然,他发现了不对劲。
刚刚只顾着看陆京所写的答案了,而现在鲁躬定睛一看,发现陆京所写的字体,有些不对劲。
如今大汉跟华夏汉朝一样,所用的都是隶书。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字体略扁,中心紧凑,强调“分背之势。”
而行书则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相比较隶书,更加注重实用性,也更容易书写。
前世身为历史学家,陆京就曾着重研究过篆,隶,楷,行,草。
行书是由隶书和楷书演变过来,简易不失公正,也是他最喜欢的字体。
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他一直用的都是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