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好嘚瑟和坏嘚瑟(2 / 2)
与此同时,公社和生产队相继成立集体食堂,高吉梁得知这消息,犹如遭了晴天霹雳。
他的转正之路被堵死,去公社的事情迟迟没有着落,心里满是失落与焦急。但他并未就此放弃,有吴迪这棵稻草,集体食堂或许会成为新的转机。
他主动向吴国富提出,去负责集体食堂的物资调配工作。吴国富见他如此积极,便答应了他。
高吉梁之所以要求到集体食堂干活,原因是妹妹高秀平在食堂做饭,高吉梁想着有妹妹在,工作开展能顺利些。
每天天不亮,他就去各个生产队收集食材。然后各个生产队交上来的蔬菜和粮食回来后仔细分配,确保每个食堂都能有足够的物资供应。
清晨五点,天还黑着,高玉贞就摸黑来到了集体食堂。
她负责在食堂烧火,必须赶在全村人上工前把两大锅水烧开。初冬的寒气刺骨,她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推开食堂的木板门。
一声响,惊醒了睡在角落里的滚子。看到滚子,玉贞知道秀平早就来了,不知道去忙乎啥了。
她摸到灶台边,熟练地抓起一把干稻草,划亮火柴。橙红的火苗地蹿起,映红了少女羞答答的脸。
她小心地将火种送入灶膛,又添了几根劈好的柴火。火光渐旺,映得土坯墙上的吃饭不要钱,努力搞生产标语忽明忽暗。
玉贞姐,水开了没?高秀平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伴随着一阵脚步声。作为妇女主任,她每天要监督食堂,准备全村一百五十口人的伙食。
刚点上火呢,高主任。玉贞往灶膛里又塞了把柴禾,火苗作响。
高秀平挽起袖子,露出结实的手臂:“别在我面前打官腔,叫我名字!”
她身后跟着高小女、高赛男,每人手里都拿着菜刀、木盆。今天还是红薯杂粮粥,配咸菜。她叹了口气,肉是没有的,油星子都见不着。
正说着,门外传来独轮车的声。高吉梁推着满满一车红薯进来,额头上冒着热气。
三百斤红薯,五十斤杂粮,都在这了。他抹了把汗,军绿色棉袄的肩膀处已经磨得发白。
秀平快步上前,手指飞快地清点着:哥,这不够啊!按每人每天一斤二两算,最少需要...
我知道不够!高吉梁压低声音打断她,仓库里就这些了,我还是从邻村借了五十斤。
他看了眼正在忙碌的几人,把妹妹拉到角落,县里说新粮要月底才到,先凑合着吧。
秀平咬了咬嘴唇,没再说话。她转身指挥妇女们开始洗红薯:二婶,您带人削皮;李大娘,您负责切块;其他人跟我淘米。
玉贞的灶火已经烧旺,两口大铁锅里的水开始冒泡。秀平挽起袖子,将淘好的杂粮倒入锅中,米粒在滚水中上下翻腾。削好的红薯块随后入锅,白气地腾起,模糊了她的面容。
加把火!秀平朝高玉贞喊道。玉贞赶紧又塞进几块木柴,火舌舔着锅底,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冒着泡。蒸汽弥漫了整个厨房,混合着红薯的甜香和些许霉味——那些杂粮存放得太久了。
高吉梁没急着走,他靠在门框上,看着两个妹妹忙碌。秀平手持长柄木勺,不时搅动锅里的粥,防止粘底。
汗水顺着她的鬓角流下,她却顾不上擦。玉贞的小脸被火烤得通红,仍一丝不苟地盯着灶膛。
哥,你别光站着。秀平头也不回地说,去把咸菜坛子搬出来,今天只能每人分到两筷子。
高吉梁了一声,走向角落的咸菜缸。掀开盖子,一股酸咸味扑面而来。缸里的萝卜缨子已经见底,他费劲地捞出最后一些,放在案板上切成细丝。
天色渐亮,食堂外开始有人声。最先来的是几个半大孩子,端着各家的碗筷,在门口排起队。他们吸着鼻子,眼巴巴地望着冒着热气的大锅。
再等会儿,还没好呢!高秀平对外面喊了一声,转头小声对吉梁说:哥,今天得先紧着干重活的壮劳力,老人孩子只能...
我知道。高吉梁打断她,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这是我从供应站匀出来的半斤红糖,给生病的李大爷和那几个孕妇。
秀平眼睛一亮,接过布包藏进袖子里:我待会儿单独给他们盛粥时加一点。
太阳完全升起时,粥终于熬好了。高秀平敲响挂在门口的犁铧片,的声音传遍全村。村民们陆续到来,按生产队分组排队。每个人手里都端着粗瓷碗,有的还带着小凳子。
排队!别挤!高秀平站在大锅前,手持长勺。高玉贞站在一旁负责记名,确保每家每户都领到应得的口粮。
张大山家,五口人!一个黑脸汉子递过五个碗。高秀平舀起一勺粥,手腕一抖,稠的部分落入第一个碗,稀的流进第二个碗。轮到给老人和孩子时,她特意从锅底捞些稠的。
高吉梁站在一旁监督分发,不时调解纠纷:王婶,你家昨天已经多领过一次咸菜了...老刘头,别插队!
领到粥的村民三三两两蹲在院子里,形成一个个小圈子。男人们讨论着今天炼钢的任务,女人们交流着织网活,孩子们则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碗,盼着能分到一口稠的。
听说公社要修水库了?铁匠赵大声问高吉梁。
嗯,明年开春就动工。高吉梁接过高秀平递来的一碗粥,蹲在门槛上吃起来。粥很稀,几乎能照见人影,但他已经习惯了。红薯块煮得稀烂,带着一丝甜味,勉强压住霉米的涩。
高秀平最后一个吃饭,她端着碗坐到哥哥身边:哥,供应站还能弄到豆子吗?光吃红薯,大伙儿干活都没力气。
高吉梁摇摇头:难。不过...他压低声音,我可能要调去水利部了,吴站长答应推荐我。
高秀平的手一抖,粥差点洒出来:那食堂的供应...
会有人接手的。高吉梁快速说完,起身离开,留下高秀平一个人坐在那里,望着碗里稀薄的粥发愣。
院子里,村民们已经吃完,正把舔得干干净净的碗收起来。几个妇女主动留下帮高秀平洗碗,高玉贞则开始清理灶膛,为午饭做准备。
食堂的烟囱又冒出袅袅炊烟,新的一天开始了。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一顿简单的集体伙食,维系着整个村子的生计与希望。
高吉梁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更加用心地经营着集体食堂,期待着能通过这次机会,真正在体制内站稳脚跟,实现自己的转正梦想。
三个月了,他在供应站勤勤恳恳工作,解决了公共食堂的物资危机,本以为能借此机会转正,却没想到吴国富的态度越来越冷淡。
高吉梁有些不可思议,供应站到编制被别人占了,自己这边工作没进展,难道这一切都是假象?
吉梁,把这些红薯搬到西边仓库去。吴国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语气里已不复当初的亲切。
好的,站长。高吉梁转身应道,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他弯下腰,将一袋袋沉重的红薯扛在肩上,汗水很快浸透了后背的粗布衣衫。
高吉梁不知道,吴国富一直在观察他、考验他,在他确定这个年轻人经得起摔打,值得信赖之后,吴国富没有让高吉梁失望,他向公社领导推荐了高吉梁。
当然,他还提及了他之前在供应站和协调物资时的出色表现,然后让吴永正传话给他,避免有人在后面捅咕。高吉梁被蒙在鼓里。
傍晚收工后,高吉梁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沿着村边的小河漫无目的地走着。河水因连日阴雨变得浑浊湍急,冲刷着两岸松软的泥土。
他蹲下身,用手指在湿润的泥土上划着圈,思绪飘回了在沈阳时大伯带他参观过的工厂排水系统。
要是能在这里修个小型水坝,雨季蓄水,旱季灌溉...高吉梁自言自语道。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吉梁!原来你在这儿!吴永正气喘吁吁地跑来,我找你半天了!
高吉梁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什么事这么急?
吴永正神秘地压低声音:公社刚开了会,决定在咱们这一带修建水库!我叔叔说,这次工程需要从各生产队抽调人手,还要选拔懂水利的人当干事。
高吉梁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水利干事?需要什么条件?
具体不清楚,但听说县里会派工程师下来指导。吴永正挠挠头,我叔叔说,你要是感兴趣,明天可以去公社找水利组的赵工程师谈谈。
高吉梁心跳加速,这可能是他梦寐以求的机会!他紧紧握住吴永正的手:永正,太谢谢你了!
别急着谢我,吴永正神色复杂,我叔叔的意思是...如果你真想争取这个职位,最好还是考虑一下他之前的提议。
高吉梁的笑容僵在脸上。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