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214

分节阅读 21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其中当然有潜规则了没错,试卷的确是弥封糊名,理论上送到东阁后,看不出是谁的试卷。但收卷官亲自拿着方应物的试卷到东阁去,难道他没长嘴么难道他不会用嘴巴告诉别人这份试卷是谁人的么

会试名次靠前的人和关系户都会享受这种待遇,不用惊讶,这就是殿试的规矩,告到皇帝老子那里也没用。

科举最终名次分一二三甲。在理论上是这么产生的殿试试卷由十几个读卷官看过后,每人都会划出等次符号。

一张试卷得到的头等评价越多,当然名次也就越高,若一大半人给某试卷画了四五等,那此试卷必定是三甲了。

在实际操作中。试卷都由阁老先看过,并先评价过,然后才让其他读卷官传阅。所以你懂得这就是传说中的“定调子”,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当然绝大部分阁老就算提挈自己人,也会讲究体面的,吃相不会太难看,不会一定要帮自己人弄个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甚至还会故意反其道为之,以示公正无私。

除非是极个别的奇葩。每每说到此处就不得不点名张居正,没有吃相比他更难看的阁老了。

不过读卷官终究是读卷官,不是阅卷官,他们不能直接决定三鼎甲,这是天子的最高权力。

但天子也没工夫把三百份试卷都仔细阅读,所以每次都由读卷官选出前十名呈进御览,然后由天子在这小范围内亲笔点出前三。也就是说。试卷进不了这十名里,就彻底和三鼎甲无缘了。

在成化十七年这次殿试,三百份试卷都已经送到东阁,众读卷官圈圈叉叉的评价完毕后,已经是深夜凌晨了。

此时东阁里火烛高照,却有两位大佬脸红脖子粗的对峙着,场面僵持不下,旁边十几人饶有兴趣的各看各的热闹。那二人所争执的,就是要呈献给天子的十份试卷中最后一个名额。

屋里十几个人都是执政阶层的核心官员,不是阁老就是尚书。没有什么外人,故而可以大家不顾体面,很放得开。该吵架的吵架,该起哄的起哄,对他们来说。这是难得的消遣时刻。

据某野史记载,对峙的两个人都是内阁大学士,都姓刘,姑且称之为谨身公和文渊公。其时二公各执一卷,互相攻讦不已。

谨身公:“祐之你好不要面皮,不愧是人称棉花谁不知那是贵府东床的试卷你当真不肯避嫌么”

文渊公:“叔温慎言,此人眼下并非吾婿何况古人云,举贤不避亲,好就是好,无需多言”

谨身公:“虽然两张试卷都是八个圈注:一等,看似平手。但除此之外,你手里那张试卷却多一个叉注:五等,这就等若低半头”

文渊公:“你简直笑掉天下人大牙,谁不知道这个叉是你公报私仇画的在此时岂能作数真要避嫌,就该将你画出的等次抹去”

谨身公挥了挥手里试卷:“吾手中卷,人名吉利,正应了大礼喜庆”

文渊公大笑三声,亦挥了挥手里试卷,“吾举荐之人,称得上相貌俊逸、仪表出众,足以壮朝廷观瞻

你手里那人我也见过,尊容说其貌不扬都是轻的,让这样的人出列,只怕天下人都以为我朝无人所以就不要献丑了”

至此谨身公哑口无言,实在无话可说,只好颓然败退。

事后方应物听到这个事情,顿时哭笑不得,他真没想到,自己科举还有靠脸的时候,凭着长相英俊才挤进了最终十人名单里。

排名次要考虑长相、姓名,听起来像是笑话,但放在这个时代却不是笑话。如果不考虑关系户,阁老在做选择时经常会打听长相,专拣那相貌堂堂的人呈献上去。

毕竟这十个人里要出状元的,那可是万方关注、天下瞩目的人物,长相必须要对得起观众。美男子不见得能当状元,但状元却大都是美男子。

所以方应物长相英俊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他靠着自己这张脸,有惊无险的杀进了御览名单里。

s:补上更新继续求月票方应物名次可以看脸,咱的月票榜却不能看脸啊

第三百二十四章 状元的流言

十几位庙堂执政大佬酝酿完毕后,定下了十份试卷作为前十名待选名单,剩下的就好办了,按照标记的等级分高低一个个排列就是。

这只能说是读卷官暂定的次序,大体上不会变了,但进呈天子后,仍然存在被天子心血来潮临时调整个别名次的可能。

一夜过去,东方渐晓,众读卷官从东阁出来,又出了宫中,各自回家休养生息一天。到了明日,他们又将重新聚集在文华殿,并于御前确定最终名次。

要不说殿试与会试相比实在太不规范了,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无考官之名有考官之实的众位大佬竟然可以回家休息。

这就导致了殿试毫无秘密可言,在无数有心人的关注下,殿试读卷情况几乎立刻就风传于大大小小的官衙、朱门之中。一条消息也随之传于街头巷尾之间某相国要力保某会元继续当状元

若是别人身上爆出这种传言,听者多半一笑了之,考试时候传出各种流言实在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尤其是内定某某当状元之类的流言,一般十成十的不可信。这年头士林风气还没那么无耻,稍微爱惜羽毛的人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下利用权势抢一个状元。就算得到这样的状元,也相当于坐在了舆论火山口上,何苦来哉。

但同样的流言放在刘棉花身上,大家倒是有几分相信了别家大佬脸皮或许没那么厚,而刘棉花却绝对不同的。以他的厚颜功力,想必真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悍然抢一个状元。也真敢坐在舆论火山口上安之若素、不动如山。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分析出刘棉花不缺动机,刘家多年后续乏人、科举不给力。估计刘棉花已经有些急眼了,这次想要用未来女婿挣回一点面子。

更何况某女婿已经是会元。足以证明了实力,又是德高望重的三元宰相商相公的高徒,若再当个状元,那么质疑和非议相对少一些。

翰林院编修方清之今日刚刚进了翰林院大门,便听到了这些和自家儿子有关的传言。随后他真坐不住了,一边抱怨自家儿子什么时候也不叫人不省心,一边急忙返回家里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