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370

分节阅读 37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只见得老夫人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只冷冷注视着。尚在屋内的翁婿两人彼此对视一眼,突然觉得好像又忘了谈什么事情。

在老夫人的逼视下,翁婿两人齐齐恍然大悟他们又忘了商量婚事,虽然方应物一口一个老泰山和小婿,但他们两人还真没想起来婚事问题。

老夫人冷笑几声,“想起来了什么时候、如何办才好”

对此,很冷静的分析道:“近期不是恰当时候,方应物要为东宫臣属,之后肯定不大稳定。故而还得等到东宫之事彻底尘埃落定之后,凤平浪尽诸事顺心,再行大喜事较好。”

其实的潜台词是,接下来方应物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不是没彻底扑街的可能。出于稳妥角度,还是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嫁女政治风险最低。

但老夫人却生气了,指着丈夫道:“女儿已经要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你又想等到什么时候女婿也在这里,今天若不定出个章程,都不许离开”

方应物连忙表决心道:“全听老泰山的,小婿无不可”

追求完美无风险的下了好大决心,这才万分纠结的说:“这几个月,我刘家筹备嫁妆礼器,方家那边则要修葺屋舍庭院。然后等到盛夏过后,月秋高气爽时节,择一黄道吉日成亲即可。”

方应物抱拳道:“小婿知道了,回家后便告知家父,定然误不了婚事。”

老夫人还有些犹豫,如果还要几个月,那时间也不算短了,她有点等不及,担心又夜长梦多。不过见方应物也同意了,便只能点头道:“如此甚好”

方应物心里确实还是想延后到几个月的,毕竟他刚从苏州府差遣回来,家里两房小妾还没安抚完毕。何况他两个儿子都要满地跑了,突然再来一个正房,对家庭生活的冲击肯定不小,能给妾室几个月缓冲期当然最好。

从刘府告辞出来,在阳春晚风里,方应物昏昏沉沉宛如行尸走肉,仅凭着惯性找到了家门。

却有门子迎上来道:“大老爷留了话,问你还去不去见他”方应物有气无力的摆了摆手:“不见了,现在就是神仙也不见”

随后方应物回到自家西院,随便摸了一处卧房进去,也不知道是王兰王瑜哪个小妾的房间。连衣服也没脱,只蹬掉鞋子,一头栽进了床上,二话不说便睡死过去了

第六百一十章 门庭若市

及到次日,方应物睡醒后便宛如大病初愈的样子,懒洋洋的根本不想动弹,然后又在家里胡乱消磨了一天。再次日,方应物才觉得缓过劲来,闲坐在庭院树荫底下喝茶,脑中则下意识琢磨着当前形势。

琢磨来琢磨去,方应物便哑然失笑,自己还真是劳碌命,不知不觉又开始费这个脑筋了。

国家大事肉食者谋之,自己还是先管好自己的家事罢成亲已经提上日程,方家这边应该修葺屋舍院落,另外要筹备嫁妆了对方可是宰辅家的千金闺阁,断断不能委屈的。

又想了一会儿,方应物突然记起自己还没有像父亲禀报,这等大事自然要让一家之主来安排。不过此时父亲大人已经出门了,只能等他晚间回来再说。

于是乎方应物陷入了一个难得的闲散时刻,但却无福享受,只觉得浑身痒痒的。正当此时,忽然门子来禀报道:“姚谦姚先生来了”

正在无聊的方应物连忙把人请进来说话。却说这姚先生也是浙江人氏,做着儒商行当,七年前在京城开了忠义书坊,在方应物提点下刊刻八股文选集小小的发了家。

此后姚先生一直与方家往来不断,又在四年前时想着做关外的生意,于是方应物便介绍了汪太监与他。有了这块招牌,姚谦近几年的皮毛、药材生意甚是红火,在京城也算得上一号大商家了。

虽然买卖越做越大,但姚谦没有忘本的意思,平日里与方家没断过联系,逢年过节的必然来拜望方应物。

今天则是听说方应物从江南回来,便来登门走动。方应物与姚先生相识七八年,也是熟惯的,见了面便打趣道:“今天什么大风把姚财主刮来了”

姚谦答道:“听说方家门庭若市,今日便前来亲见,实在名不虚传”

门庭若市这个词,是用来比喻登门的人非常多,像是闹市一样。所以方应物很莫名其妙了,他们家这两日哪有人来于是便问道:“这两日本府没什么人来拜访,何来门庭若市之说”

姚谦笑道:“方贤弟去门外一看便知当真是门庭若市。”

方应物按捺不住好奇,便起身来到大门处。又走到外面门洞里,往胡同里探头探脑的张望几眼,登时目瞪口呆。

只见得门外胡同里,端的是热闹非凡,两排墙根底下已经占满了各色小贩。再细细看,有卖时兴瓜果的,有卖干果零嘴儿的,有卖点心的,还有卖水的,连卖笔墨纸砚的都有。

“这是怎么回事”方应物愕然问道。

前几天方家门前像是土地庙似的,烧香拜佛之人络绎不绝,怎的两天没出来,门前又变成了小市场用门庭若市四个字,真是实至名归。

方应物走下台阶,正要找人质问,却听到几句议论传进耳朵里面:“听说方家大老爷要署理国子监了国朝素来重养士,于今国子监中有监生万余人。

就算十个里面只来一个攀方家大老爷,那也是一千多人的买卖,若带有僮仆,人数就更多了。来拜访方大老爷的监生,肯定绝不会小气,我等守在这里三五天,买卖能比的上别处十天了”

方应物无语,当年父亲选了这处宅院,首先图的就是地方安静,距离皇城又不甚远。但今天这个样子,哪里又有文人欣赏的静谧雅致了

半晌过后,方应物才长叹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家父出任国子监祭酒才有风声两天,民众便已知晓,精通小道消息的政治家果然都在民间啊。”

方应物摇摇头,往家里面走,却被姚谦一把拉住,“方贤弟回了京,今日我来做东道,找家酒楼喝酒去。”

方应物懒洋洋的说:“何必外出,不如就在家里。”姚谦却道:“可是有事情要求到你了”

方应物笑道:“什么求不求的有话但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