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官 > 分节阅读 460

分节阅读 46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怎么样。”汪芷平静的说:“我只是从中抽出两封密疏留在手里,似乎还都是你的著作。”

什么刘棉花大惊,汪芷居然私自扣下两封自己当年写的小黄文密疏现在说出来,明摆着就是想要挟自己。

在旁边当了半天小透明的方应物颇感意外,没想到汪芷居然也有这样的心眼。这眉清目秀的,居然也学“坏”了

汪芷很遗憾的说:“本来是想用这个来谈谈你女儿之事,没想到错有错招,居然用在这里了。你若一意孤行,我也将这两封密疏散出去,大不了谁也不讨好。”

刘棉花愣了愣,真真终日大雁却被燕啄了眼,一不留神竟然被汪直这年轻太监算了一道,简直情何以堪便侧头问道:“贤婿你怎么看”

方应物仍旧很不负责任的答道:“此事难以两全,你们两人自行决定。”

刘棉花从来就不具备“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盘算利益得失后便退缩了。“老夫可以不再与你在此事上争夺,但你须得将老夫密疏还回来。”

此后三人各怀心思的放下密疏之事,对当前形势进行了坦率会谈,并交换了看法,同时对未来行动达成一致意见。

及到次日,方应物入宫,来到文华殿,恰好天子正与侍臣议事。话说按照正常状况,在政治中,天子身边最近的人不是司礼监太监就是阁臣。对内监亲近的,就是召集司礼监太监议事,对文臣亲近的,就召集阁臣议事。

但是当今正处于特殊时期,没什么登基准备的天子对司礼监和阁臣都不够信任,所以议事时只习惯性的召集旧日东宫属官,形成了这一阶段的中枢决策核心。从政治上来说,内阁和司礼监在这段时间里,其实都变成了只管上传下达和处理琐碎事务的衙门。

方应物文华殿拜见天子后,便听天子说:“有人密疏弹劾你勾结汪直,交通内外图谋不轨,你作何解”

方应物暗暗想道,这就是前天当众与汪直的后遗症了,也算在意料之中,没有人弹劾才叫奇怪。不过天子既然明说了是密疏,那肯定不会将人名泄露出来,就别想知道谁弹劾自己。

早有准备的方应物用轻描淡写的语气说:“大概只是个别人风闻言事,本不足为凭,愿陛下明察,不值得为这等小事分心费神臣亦相信众口悠悠,清者自清,自然会还给臣一个清白。”

第七百八十九章 挖坑与跳坑

不得不说,方应物的口气很微妙,听在自己人和中立者耳朵里没什么感觉;但若听在对头们的耳朵里,就觉得实在是太欠扁了。

什么叫只是个别人风闻言事什么叫自会还他清白充满了令人厌恶的自大,以及对弹劾的不屑情绪,还有那种呼之欲出的得意洋洋。

说起来有点夸张,其实实情确实也如此。方应物的对头们天然是站在弹劾者角度上的,代入了弹劾者心理,听方应物这几句话自然便是上述这种感觉了,就好像听到了嘲讽自己一样。

方应物说完之后,没去管天子什么脸色,却偷偷瞥向徐溥刘健谢迁程敏政等人,他心里猜测,弹劾自己的密疏只怕与这伙人脱不了干系罢现在自己顺手挖了一个坑,会不会有人跳呢

此时方应物的对头们也纠结不已,文臣与太监内外勾结这种事,是可以做做文章的,炒作起来后也有不小的杀伤力。但他们看不出来,方应物到底是得意忘形,不经意露出破绽;还是有意为之,故意卖了个破绽

若是前者,逡巡不前就错失机会了,就甚为可惜,那可是方应物若是后者,贸然行事就怕又要上当了,那可是方应物想来想去,众人不约而同选择了保守策略,或者叫避敌锋芒。宁可无功不能有过。

方应物等了片刻,见没人跳出来攻讦自己。颇有遗憾,不禁连连感慨。这年头都学精了,诱人跳坑也越来越难。最后忍不住又对天子奏道:“任由别人风言风语,臣问心无愧,不然殿中诸君早就有所匡正了,何至于一言不发”

方应物的潜台词大概就是,诸君若不出来唱对台戏,那就是默认他无辜了。

这是变相的激将计于是方应物的对头们又是一阵腻歪,再怎么说,方应物也是也是惹上了勾结内监嫌疑的。各种传说也早有耳闻只是不能确定。

大家没实证装糊涂也就罢了,但方应物如此睁眼说瞎话的否认,真的好么刚才这话简直就是逼着别人不能不出来,他真当自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睁眼说瞎话谁不会

总而言之,此时别人要么默认方应物是无辜的,要么站出来反驳他,当然方应物的对头们是不可能坐视不理的。不过徐学士没出来,但刘健却出列了。

因为徐学士作为团伙首领,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团伙的高度和形象。然而他却连连在方应物手里吃亏,如今已经不能再承受失败的风险了,为了稳妥只能让别人上。

只听刘健对天子奏道:“方应物与汪直之事,臣不得亲见。但多年来也有所耳闻,宫中朝中常有东厂扶助方家之说。方才不是故意隐瞒,只是没有实证。臣等便不敢轻易信口开河,但臣私下里猜测。多半是确有此事。”

天子朱祐樘本来并没有将这弹劾方应物的密疏放在心上,但凡有点名的大臣。谁不遭到弹劾如果件件都要天子来操心,那早早累死拉倒。

刚才朱祐樘点出来,也就是想给方应物一个公开辩白机会,然后就“到此为止下不为例”。但是朱祐樘却没想到,方应物自己作死了,竟然没干脆利落的一刀两断,反而掰扯不清的把政敌拖下水。

有人郑重其事的做旁证了,那下面怎么处理天子心里刚起了这个念头,转眼就看到方应物仿佛受了天大委屈,扑在宝座下叫道:“陛下其实臣另有隐情,怎奈旁人多有刁难误会”

然后方应物开始辩白:“臣与汪直早有联系,此事并非秘密。当初臣在榆林戍边时,臣为国献策,不得不与奉旨巡边的汪直打交道。这就是传言最早的由来,臣也懒得辩解,所幸其后为社稷建功立业,一身荣辱也就不算什么了。”

都是老掉牙的黄历了,还是有什么可说的众人忍不住想道。

又听方应物继续说:“至于其后,臣确实去交结过汪太监因为当时东宫危急,臣想力劝汪太监弃暗投明,所幸汪太监深明大义,便暗中对东宫多有庇护”

天子头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动容的问道:“竟然有此事汪直不是万妃党羽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