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2 / 2)
卫书洵一开始根本没认出他,直到一次偶遇赵教授,四人停下与赵教授闲聊时,卫书洵感觉有一道目光隐隐探视,从身旁的三人扫到自己,他直觉敏锐,立即抬头瞪视,在赵教授身后的学生中,就看到了完全改变相貌,一脸憨厚模样的许源君。
卫书洵此时仍没认出来,只觉得那人眼视税利,和他憨厚的相貌不同,难免留心的多看几眼。许源君估计怕卫书洵漏他马脚,说出名字口型,卫书洵立即明白,若无其视的转过头,再也不看许源君。
晚上回宿舍就接到许源君电话,询问他这几位朋友有没有人谈论赵教授或者打探赵教授的消息,卫书洵自然答没有。报名即将截止,信号增强器还没做好,大家整天忙着讨论技术,哪有空议论赵教授。
本来卫书洵对许源君的任务完全不了解,许源君这么一问,他就知道许源君的任务是保护赵教授,这令他有些不安。
“喂,你这样联系我没问题吗不怕被罪犯发现”
“没关系。如果我被袭击,我就知道奸细是你了。”许源君毫无压力的说:“就算我死,也会有人解决你。”
“喂,哪有这样,万一你真被袭击怎么办”
“总之,既然你知道了,刚好你是a大新生,不容易被怀疑。”许源君道:“你帮我留意一下赵教授附近有没有可疑人物。”
“我尽量。”看在周泉的份上,卫书洵没拒绝。反正他耳力好,只要认真听就能听得很远,做为一个普通大一新生,倒不怕被人怀疑。
信号增强器已经做出雏型,是一个只有一半手机大小的方型盒子。盒子用的是不锈钢板,仔细的做了抛光,打磨,喷涂处理。黑色的金属盒子看着很有质感,卫书洵用白颜料在上面画了一条龙,更显气势和尊贵。
冯玮看着盒子,对刘永冬笑道:“你当初送太阳能储电器时,如果用这样的外壳就好了。保证那位美女不会拒绝。”
刘永冬摇头,拿过盒子,按照设计图一项一项,小心的把早已准备好的配件装进小盒子里。从实用性而言,这盒子还是太大了。手机的一半大小,根本不方便携带身上。但这只是为了参赛方便,如果作为商用,按照比例,盒子还要缩小,估计要小到内存卡大小才行。
信号增强器已经成形,还需要做几次实验,然后就是拍照,扫描,用邮箱报名。这些都和卫书洵没什么关系,他只负责打下手和凑人头。不过这几天在孙成教授的指导下确实学到很多,明明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家仍旧每天傍晚到孙成教授的办公室中接受指导。
按照孙依的说法,他也不是经常有机会接受孙教授指导,所以还是趁机多学一些。
“我说,赵教授”
冯玮突然提起赵教授,卫书洵心中一紧,抬头瞪向冯玮。冯玮毫无所觉,继续道:“赵教授是教什么的,我看实验楼里的人都对他很尊敬的模样。”
“我也不太清楚。”孙依答:“听爸爸说他是国家科学院院士,在外有自己的实验室和学生。他在学校教的是光学电子,其他就不清楚了。”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冯玮赞了一声也不再管,转向卫书洵:“书洵,你上次说的联谊呢什么时候开始”
卫书洵推开他:“比赛完再说吧,不要在这时候分散精力。”
“这怎么是分散精力。”冯玮叫道:“现在认识正好,到时请美女们帮忙助阵,我们就更能打起精神了”
刘永冬和孙依转过头当没听到,卫书洵哭笑不得。同时在心底也松了口气。
他前两天去实验楼时,听到一个在实验楼外的池塘边看书的学生说:“没机会身边有人,难接近”
因为离得远,侧耳倾听也听不清楚,卫书洵也不敢走过去听。他陪着孙依三人,若无其事的走进实验室。在办公室里,卫书洵就发短信给许源君。因为没什么再教他们的,孙成教授只勉励了几句就让他们回去,前后不过十来分钟。卫书洵走出实验室时,池塘边的人已经不见踪影。之后几天也再没见到。
卫书洵估计他已经被抓住,因此不再管。又两天后,偶尔听到两个女学生低语:“舌头已经抓住,应该惊动他们,不敢来找赵教授。”
“目标可能转到理工学院的徐教授身上,我们也可以准备撤了吧。”
离着十多米距离,两名女生没有防备卫书洵,见他走近才停止话题,若无其事的谈论今年夏天流行的裙子。
卫书洵松了口气,这里是他的学校,好不容易正正经经的当回学生,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学校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来。那群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匪徒能不来最好,免得好好一个教授被杀,或者被绑架,估计都会在学校引起大骚乱,使师生们不安。
之后没多久,围绕在实验楼旁的“学生”们渐渐消失,卫书洵仍旧当着他的普通好学生,全当什么都不知道。信号增强器的实验已经通过,四人为此特意爬了一趟山,在没有信号的山顶试验的,结果令人满意。
拍下视频,连同四人的资料,学生证扫描件一同寄到官方邮箱,接下来只需等着官方的电话通知。
第49章参加比赛
官方的电话通知是在两天后,信号增强器的设计通过了初审,并通知他们正式参赛时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不是严肃的比赛,至少对a大学生而言不是。学校论坛上有不少人发帖,提出通过初审的学生们约定时间一同出发,互相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这种态度,与其说参加比赛,倒更像是去郊游。各科导师也不说要他们拿回荣誉之类的话,也没有老师要求陪同参赛,只在上课时提醒比赛的注意事项。
比赛当天,按照学校论坛里约定的时间,所有参赛者在早晨8点准时在校门口集合。虽然没有特别约定,但和大家一起出发也没什么不好,因此卫书洵四人也同样参加集合。
刘永冬三人在班上向来低调不显,他们有不少同班同学也参加比赛,乍然看到,都惊讶的问:“不会吧,你们也通过初审了”
卫书洵安静的提着工具箱站在一旁,这次比赛他没帮上什么忙,反倒学了很多,因此主动揽过所有打杂的活。头脑方面帮不上忙,就只有卖力气了。
到8点半时,a大门口总共聚集了三十多人,按5人一组来算的话,也有五六个小组,可能还得加上一些未集合的小组。卫书洵在网上查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知道这项全国性的赛事,有些学校倾尽全力,也只能做到一校一组,光a大竟然就有近十个小组,可见a大的科技水平。
因为电子设计竞赛每年举办一次,举办地一直在a市,a大的学生早习惯了,也难有敬畏之心。众人几乎是一路说说笑笑坐车前往,路上还有闲心交流设计理念和心得。
卫书洵是所有人中年龄最小的参赛学生,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