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3(2 / 2)
“而且,还远远不止于此。汉中之地的钱粮兵源,李渊肯定是不甘心就这么窝在那里,只吃粮却不作战的。若是让李孝恭只留下少数部队死守葭萌关、主力却走斜谷、子午谷重新回到关中,然后再出潼关用于荆北战场的话,李孝恭部往返千里的山路粮草损耗也是颇为巨大的,李渊不一定舍得这么好几万大军辗转白跑,说不定,便会在汉中就地寻找另外一个突破口宣泄其战力。”
听了岑文本这句话之后,沈光终于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他知道,眼下他要找机会再立点儿军功的话,完全就在岑文本的提点之下了。
“汉中之地若是不能入川的话,还有什么出路不成还请先生明示”沈光不知不觉,已经起身给岑文本斟茶了。
“便是此处李孝恭出葭萌关未遂的话,就有可能沿着汉水,顺流而下,直扑房陵,而后从房陵至新野,断南阳后路,若是此路军能够成行,则我大梁在荆楚之地的地盘,便会被限制在江陵一线,仅能确保长江。而汉水流域,就会落入唐军手中”
“从汉中直接走汉水这条路也太过行险了吧汉水上游,夹束于秦岭之间,水势湍急不亚于长江三峡,虽然可通舟楫,却是有进无退之势,顺流冲下来容易,一旦受挫后,几乎没有退兵的可能李孝恭不会这么冒险吧”
“如果李孝恭只有独木而支的话,自然不敢,可是若是他只是抢个先机,唐军另有后续从潼关武关源源而来的话,那李孝恭也算不上太冒险。沈将军可能不知道,从汉中走汉水讨伐房陵一带,可不是异想天开,昔年便是有先贤设想过这条战略的。”
“哦倒是末将读史书不精了,竟然不知史上有如此战例”
“不是战例,只是方略,因为最后没有实施。提出此方略的,便是蜀汉四相之中、继诸葛孔明之任的蒋琬,蒋琬当年深感诸葛孔明的北伐之法太过依赖山间运粮,损耗巨大,无法成功,便在其任内挖空心思,想要找一条运粮便捷的讨伐曹魏的办法,最终便看上了从汉中沿汉水进攻上庸的路线,但是这条路线的弊端也是众所周知,便如刚才沈将军所言,有进无退。何况上庸不过是魏之余赘,就算夺取了,对于魏国的核心国力也没什么损害,故而最终没有实施。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当时汉中在南朝手中,以此进攻北朝占据的上庸,自然会因为北方缺乏策应援护的力量而变得没有可操作性,而且当时荆州在东吴之手,并非蜀汉的地盘,蜀汉占据上庸之后,无法与荆州腹地连成一片,反而要帮助东吴承担北来的曹魏压力,所得反不如所受。而如今却是汉中在北朝手中、潼关也在北朝手中、武关则算是双方争夺的中立地带,而房陵周边看上去倒是南朝容易夺取。如此局面,李孝恭绝对是有可能铤而走险用汉中本地的民力财力赌一把的反正除了汉水水运这唯一的出路之外,其他不管哪条路,把汉中的存粮运出来,都要先在路上北吃掉八成,那还不如赌这一把呢”
沈光彻底没话说了,他是一个军事制胜论者,作为一名猛将,看胜败从来都只看战场上的搏杀。却不曾想到,当年的蒋琬也好,如今的李孝恭也好,岑文本也好,居然还有被逼到这种程度的:一国兵马,攻打哪里,不攻打哪里,决定因素居然是后勤难度,而不是战场上的军事价值。虽然有些路线战场上难度颇大,但是就因为后勤方便,便会得到统帅者的亲睐。
这算是哪门子的世道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热点:天下第二
“殿下,听闻你昨日下令,让让马元规马副使搜集民船,在汉水边营筑栈桥,为何要如此施为难道前日葭萌关、剑阁关小战之后,无法进取的军报递交上去之后,陛下没能恩准我军就此收手回军么”
汉中城内,赵郡王李孝恭的府邸里,此刻是一团忙乱,各种统计钱粮军需调度物资的文官来来去去,以至于李靖斗胆挤到李孝恭面前,李孝恭都没有注意到他。李孝恭是开皇十年光景生人,如今不过二十六七岁年纪,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论年纪,李孝恭比李建成稍小几岁,但是比李世民则足足大了六七岁以上。李渊的亲生儿子虽然不少,可是如今这个当口长大成人可以独当一面的实在不够用,包括李元吉也只是十八岁不到的年轻人,只能是守守城。所以李孝恭虽然只是李渊的侄儿,依然很受重用。
“是药师啊,来,且安坐,待孤料理了手头事务,再与你细说。”
李靖并非草莽出身,还是有点儿门阀地位的,他的舅父就是当年隋朝开国时候四大名将之一的韩擒虎,考虑到韩擒虎等比杨广、李渊还高了一辈的备份,所以事实上李靖论备份也比李孝恭要高一些。只不过如今李孝恭是皇族了,也不可能称呼李靖一声“世叔”李孝恭的亲叔父是当今皇帝李渊,他怎么可以称呼别人“世叔”呢
等了一会儿,那些后勤军需的文官都被李孝恭挥退了,只留下李靖,才开始说正事儿。
“陛下已经知道梁军堵塞了剑阁关,还不惜损耗专门分出一军驻守阴平道,入川之路。已经断绝,蜀郡之地,一时不足以图取可是陛下不同意我军就此退兵。药师的建议,不是孤没有上报,实在是上头另有难处。”
“这又是为何”
“药师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