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4节 集体与个体(2 / 2)
安格尔肯定不可能动摇,完全无视了它的暗示,依旧坚持着集体意识的立场:“不,我认为你说的不对。”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误解。”
安格尔很郑重的纠正夺心魔考官的话语:“集体意识可并非只有一个大脑在思考。”
“集体意识在我看来,就是个体将自身的智慧集合在一起,这些无数的智慧并联成了一个——超级大脑!”
“在这个超级大脑中,每一个你提到的‘离经叛道’的想法,其实都会立刻被所有的思维共同审视,然后去验证。”
“如果它确实有益,我相信超级大脑一定会迅速采纳并推而广之。”
“如果它有害,则被及时摒弃。”
“所以,集体意识的文明怎么可能没有创新,在我看来,这样的创新反倒更加的优秀!”
“反观个体意识文明……”
安格尔在聊集体文明的时候语气激昂,可一回到个体文明,整个情绪都陷入了低沉的状态:“个体文明中难道没有天才想法吗?当然也有。”
“但正如你所说的,很多天才的想法都是‘离经叛道’的。它不受到主流思想的接受,甚至会因为党同伐异而将之驱杀。”
“我曾经接触过一位革新派的炼金术士,他讲述过一个故事。革新派思想最初诞生于一个穷困的炼金学徒,甫一诞生,就引起了阿希莉埃学院的批判浪潮,觉得太过荒谬。”
“而带头批判的,就是当时主流的传统派以及范德瓦力学派的炼金术士。”
“最后,那位穷困的炼金学徒不仅被赶出了学院,还被人杀死在雨夜的暗巷。”
说到这,安格尔眼神恍惚,闪过一丝哀意。
“……直到百年后,占据主流的炼金术士从高位离开,才有后来人从犄角旮旯里翻出革新派的论文,重新带起了革新派的思潮。”
安格尔轻轻叹气:“虽然革新派的思想最后还是得到所有炼金术士的认可,但这百年时间完全是耽误了。”
“而且,这位穷困的炼金学徒幸亏留下了论文,如果他没有把论文留下来,那岂不是这种思潮直接永恒的埋没?”
“成功例子都如此艰难,更遑论那些没有成功的例子,那就如过江之鲫,多的数不胜数了。”
因为主流就是不喜欢离经叛道。
因为学派上位者就是不想动摇稳定基础。
就连普通人,都不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所以,天才的想法只被埋没几十年,已经算是运气好;更多的是全被埋没,再无重见天日的机会。”
“但这些,在集体意识文明中是不会出现的。因为超级大脑是不会错过任何一丝可能性的!”
“集体文明的创新,会更快、更安全、也不会因此而走弯路。”
安格尔说到最后,伸出双手仿佛在环抱空气:“我相信,这无数智慧凝聚的超级大脑,它绝对不会让人失望的!”
安格尔的开怀畅想,甚至让夺心魔考官都产生了一丝向往。
它们的“王”,或许也能做到这般吧?
毕竟,聚沙成塔,而王就是那唯一的塔,也是无数智慧凝结的“超级大脑”!
夺心魔考官此时都有些遗憾,要是自己还留在族内,或许就能见证安格尔口中的伟大一幕了。
可惜,它离乡背井……
夺心魔考官暗地里摇摇头,这些都是考验,它最终一定还是会回到“王”的怀抱。
思绪重新回到当下,夺心魔考官的内心其实已经想要让安格尔过了。
但它觉得安格尔的讲述的太有感染力,很多内容,让它也很期待。
所以,它还想继续听听安格尔对“它的文明”有没有更新的看法?
想到这,它再次开口。
“牺牲。”
“个体为什么要为整体而牺牲?”
这次它提出的问题,让安格尔略微有些沉默。
因为这是所有与集体意识相关的理论里,都无法去回避的终极诘问。
“牺牲……”
安格尔的语调有些凝重,表情也带着肃穆,用近乎低吟的方式吐出这个词。
“任何一个个体意识文明,只要提到这个词,都会忍不住感到哀伤。”安格尔:“因为在他们的叙事里,牺牲代表着悲壮的告别,是需要歌颂的自我成全。”
“但是……”
安格尔语气一变,“我们若是换一个视角来看呢?”
“身体为了抵御病原体,无数细胞前仆后继的飞蛾扑火,无声无息的逝去,这是牺牲吗?”
“魔能蒲公英为了让子株能随风飞往远方,在新的大地上生长,母株会主动迎接暴风,继而消逝,这是牺牲吗?”
“邪火生命为了能让天降的陨火生生不灭,诞生更多的火源,一代代在最熊烈的时候切割自己,跃入陨火,以自身的死换取文明的生,这是牺牲吗?”
“从道理上来看,这些都是牺牲,但是它们又不全是牺牲。”
“在这些伟大的生命系统里,个体的消逝,并非终结,而是化作了族群延续的基石,融入了文明不息的洪流。”
“它们并非牺牲,而是一种……回归本源的壮丽。”
安格尔说到这,目光看向了夺心魔考官。
“而一个纯粹的逻辑集体意识,正是这样一种至高的生命系统!”
“个体之于整体,就如同细胞之于身体,水滴之于海洋,蒲公英之于原野,星火之于永炬。”
“一滴水,害怕融入大海吗?”安格尔的声音带着一种引导式的温柔,“不会的。因为它知道,那不是消亡,而是回家。”
“它失去了作为‘一滴’的脆弱形态,却获得了‘整个海洋’的永恒与力量。”
安格尔语气轻柔,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念:“所以,在集体意识里,没有所谓的牺牲,只有回归。”
“因为所有个体的意志与智慧都存储在一个超级大脑里,它在,一切便恒在。”
“而牺牲,从未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