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596

分节阅读 59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啊,都弄点来尝尝。”

“其实我们新罗有许多好吃的食物,只是不能一一带来给陛下品尝。”

罗成嚼着密麻花,“中原地大特博,各式美食更多,有机会你也多尝尝。”

跟中原比美食,新罗那真是差的远,不过对于公主来说,新罗食物那代表的是家乡的味道,又不一样。

两个琉璃杯,注满红葡萄酒。

“来,干一杯。”

公主饮了一小口,脸上就飞起了红晕。

泡菜配上一小碗砂锅粥,确实很不错。

“公主喜欢家乡的味道,以后朕让新罗四时进贡些来,让新罗连同送些好厨子来,以后公主天天都能吃到。”

德曼公主见罗成几下喝完一碗粥,便又起身帮他再盛了一碗。

“陛下,臣妾听闻倭军先锋万人,已经在百济沿海登岸,陛下为何迟迟不发兵增援安东”

罗成笑笑。

“公主有所不知,朕虽未发大军增援安东,但是也令安东诸郡尽起兵马。安东道表面上只一万二千府兵,可实际上还有先前裁撤的三万余精锐战士,他们退役后转为预备役,战时接受征召,可立即转为战士。何况,辽东也随时可增援,另外靺鞨以及奚、契丹等藩属,也都随时待命南下。”

只要形势还没失控,朝廷就没必要增派兵马,派的兵越多,后勤压力越大。罗成也没想着三五月时间就结束这场战争。

更别说,其实皇帝还有另一个杀手锏。

“实不相瞒,朕已经派出渤海商船队出发。刚接到的消息,渤海商船使韦忠贤回奏,他率船队登上了百济东南的耽罗岛,击败了岛上归附百济的州胡。”

公主对于这个耽罗岛倒也不陌生,这是百济东南最大的一座岛。

岛上之民,与半岛上的人语言风俗皆不一,十分落后。

距离百济沿海不过八十里而已。

秦军舰队若占领此岛,对百济来说,威胁十分大,尤其是对倭人的威胁极大。

只是她不太明白的是,皇帝为何派一支商船队过去。

“朕这支渤海商船队可不简单,皇家所有,拥有三十多条宝船,其余大小船只上百艘,并有整整两个整编团的护卫,四千精锐战士。”

耽罗岛上的州胡,据考证他们本是中原东夷的一支,后来飘洋过海来到这座大岛上生活,传承一代又一代,中原称此岛为东瀛州、东屠、海上东夷、岛夷等名。

这些人十分原始落后,没有城池,居住茅草屋,种地也不知道用牛,过着极原始落后的生活。

其面积,也就是差不多中原一般县的大小,虽然其岛民世代以高乙那部为国王,但这种岛夷面对着韦忠贤率领的皇家渤海舰队,不堪一击。

韦忠贤带人登陆,直接就破了对方没城墙都没有的王都,生擒了他们的国王和大臣们,十分轻松的就灭掉了这个小小岛国。

韦忠贤在岛上插起了大秦旗帜,并奏称说此岛气候不错,适合养马,因此向皇帝建议将此岛隶属于渤海舰队之下,在此养马,并做为舰队的一个补给点港口,在此建港筑堡屯兵。

罗成也知道这就是后来的济州岛,元朝时,这里还是蒙古人的养马基地,养了数万匹马在岛上,而且岛上的桔子很有名。

当然,这里的风光也是很美的。

韦忠贤很有野心,想把耽罗岛做为舰队的私岛,不过罗成却并未答应,而是直接把耽罗岛命名为东瀛县,隶属于淮南道广陵郡下,这个距离广陵城足有千里距离的县,无疑是块飞地,可罗成不在意这些。

隶属广陵郡,但又划给渤海舰队托管,做为渤海舰队的一个补给港。

德曼公主笑笑。

“陛下攻夺此岛,看来不仅仅是冲着百济去的,似乎还是剑指倭国啊。”

“倭人胆大包天,敢联百济反秦,就得承担后果。朕听闻倭人第一批大军就有两万八,后续还将有好几万,他们似乎准备集全国之力增援百济了,那朕就要让他们都在海上喂了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247章 韦忠贤

百济,西南。

荣山江畔,勿阿兮郡城。

倭国摄政皇太子厩户的同母弟来目皇子统兵一万为前锋,在三百多条倭船的运送下,一路抵达百此处。

“不曾想,我竟然能登上百济之土地。”

来目皇子身披一套自中原大秦进口的明光铠甲,这一套铠甲深得他的喜爱,花费三百两黄金,但他觉得很值。比起倭人自产的那种皮甲防御不知道提高多少倍,虽说沉重了点,可穿在身上既结实又威风。

再配上从中原购买的环首横刀、斩马剑、马槊、强弓这些装备,那真是威风凛凛。

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太贵,这些秦人的装备是真好,可也是真贵。

他身上全套下来,花了五百两黄金,还没算那几匹心爱的战马,那几匹马都又花了五百两黄金。

但他觉得贵虽贵,但挺值。

毕竟倭国的装备还是相差太远,甲只有皮甲,铁甲极少且防御性能差。就算是皮甲,也不是所有倭军都能装备的了的。

至于说刀,倭国普遍使用的还是类似于中原汉代的那种直刀,铁制刀,相比起秦人这种钢质横刀,性能相差太远。

倭人直铁刀一般只五尺不到,轻薄,破甲能力不强,同时硬度也不够。

至于说弓,那就更差的远了,此时倭人主要是用竹弓,威力极弱。且倭军一般都是采用平射,两军交战,往往得走近到五六步时,才开始对射。

而且倭人几乎没有真正的骑兵。

因为他们的马太矮小了,只有三四尺高的马,只适合于耕地或驮运,倭人的马头也比较奇怪,不是高昂着的,颈部比较平直,看起来矮胖而不威武,腿部粗短,适合山地生活。

速度也慢。

跟中原的战马一比,那是相差太远,连高句丽人的马都比不过,更别说其它更优秀的河曲马等马种了。

没有好马,自然就没有骑兵。

倭人中也一直没有像样的真正骑兵,每年从百济或秦国进口一些马匹,可基本能买到的都是阉割的公马。

公马更高大威猛适合做骑兵战马,可公马如果不阉割也会有麻烦。倭人当然也想买些没阉割的马来改良马种,奈何秦人却是坚决不卖的。

站在勿阿兮的城头上,看着城外的连营,还有城外江中的那白帆一片,来目皇子很兴奋。

百济人说秦人无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