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 第120章 港城

第120章 港城(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四个现代化讲什么?”

朱小林真有种愤青的姿态,掰着手指同老李讲道:“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

“十几年前定下的目标,当初设计好的分两步走,这第一步马上就要到时间了,我们能完成吗?”

“不是还有十年呢嘛。”

老李表现的倒是很淡定,对于同李学武换座过来的朱小林他没什么感同身受。

这是必然的,朱小林多大岁数,他才多大岁数。

朱小林基本上已经确定明年三月份以前就要退下来,他呢?

老李今年也才四十多将五十岁,正是拼搏的好年龄。

你别看他这个病那个病的,真让他往上走,他打吊瓶干工作都愿意,当干部的就是有这个瘾头子。

朱小林即将面临退休,心理上难免会有一些遗憾和落差。

这个时候他可以抱怨两句,发发牢骚,没人会跟他一般见识。

就算是杜主任也不会跟他较劲,毕竟谁都有这个时候。

谁都没有必要嘲笑谁,说不定等自己退休的时候还不一定比他强呢。

但李怀德不行,他是一机部和上面领导重点关注的新兴工业企业的一把手,是红星钢铁集团这艘正拉满船帆迎风启航战舰的掌舵人。

公共场合也好,私下交流也罢,他所讲的每句话都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方向。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的话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代表了一定的公信力。

当大家普遍尊重他,信任他的时候,他所表达出来的态度,就会被认为是政策变动的风向标。

普遍会认为他解读了上级行动的意义和目的,会朝着他指向的方向驱动前进,这就是影响力。

老李敢胡说八道吗?

别说这会儿是在随团出国访问的飞机上,就算是酒桌饭桌上他也不会说错一个字,喝多少都一样。

单从这一点来看,从烽火年代走过来的干部确实有两下子。

你看红星厂以前的老干部,杨元松也好,杨凤山也罢,就是现在看最不顶用的熊本成都有几两风骨。

李学武从认识这些厂领导开始,也不是没跟他们在酒桌饭桌上坐过,真没有玄天二地吹牛皮的。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无论喝多少心里是明白的。

嘴上胡说八道那些人不是喝多了,是借着喝酒的名义倚疯撒邪。

是心中的郁郁不得志猛地迸发出来,这种情况无非分两种,一种是李白那样的喝酒写诗骂人,一种是朱小林这样的不喝酒找机会也要骂人,恨不得长一副作死的样儿。

李怀德真想起身同京城化工的副厂长换个位置,不想跟他聊了。

可特么危险啊——

只是老朱一直没给他这个机会,真这样做也实在是不太好。

你想吧,老朱是跟李学武换的座位,故意凑到老李的身边。

如果老李跟白长民换位置,那不成了连连看了嘛,老朱的面子往哪搁,真成招人烦了。

“十年?十年哪够啊!”

朱小林撇了撇嘴角,道:“要实现建立独立工业体系至少还得三十年,这还是我乐观地判断。”

“当然了,你们红星钢铁集团不算,一枝独秀不算春。”

他摆了摆手,主动将红星钢铁集团归属到了特殊的范围。

其实朱小林也不是在胡说八道,他讲的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六四年总结五四年制定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总结形成了“两步走”战略,即:

第一步建立独立工业体系(15年);第二步全面实现现代化(20世纪末)

从六四年到今年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除了最初两年国民工业体系发展迅猛,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又降下来了,甚至有所退步。

朱小林不是无的放矢,他也是有感于京城化工的艰难,一个托拉斯企业的一把都这样,你就想吧。

其实放眼全国,今年还算好一点,不过还处于凛冬之中。

今年看红星钢铁集团的发展节奏就知道了,也是相对保守的。

没法不保守,总体经济政策在计划体系内持下行状态,红钢表现的越积极,越会被贴上某种标签。

你看老李喜欢吹牛哔,实际上他可谨慎了,一点玄的都不讲。

“你不知道,我们的压力可大,看看我这张脸就知道了。”

老李转头给朱小林示意道:“我以前哪有这么憔悴的时候,今年差不多老了十岁不止。”

“你我倒是没看出来,不过你们集团的谷维洁同志倒是看老。”

朱小林挑了挑眉毛,道:“这一年你们班子可够能折腾的。”

“我还不老?”李怀德苦笑着指了指头顶的行李架问道:“你知道我出差带的最多的是什么吗?”

“药,中药、西药一大堆。”

他夸张地用手比划了一下,道:“吃完药我都不用吃饭了。”

“呵呵,到岁数都这样。”

朱小林轻笑着低声问道:“你也是前列腺有毛病了?”

“没啥难为情的——”

他见老李诧异地看着他,点点头讲道:“这属于男人的通病了,谁上岁数都会多多少少有点病。”

“我这还没到县里呢。”

李怀德长叹了一口气,道:“糖尿病,吃也不敢吃,喝也不敢喝,这辈子算是跟酒没缘分了。”

“糖尿病?这玩意咋得的?”

朱小林好像第一次听见这种病似的,诧异地问道:“吃多了?”

“呵——”老李斜楞眼睛看他,道:“咋得的?中奖得的。”

“还咋得的,啥好病啊!”

他就差翻眼珠子了,没好气地讲道:“跟吃喝没关系,就是肾病,跟五脏六腑都有关系。”

“原来是肾不行了啊。”

朱小林也是贯会断章取义的,这会儿意味深长地瞅了眼老李。

这可把老李给膈应坏了,他说的是糖尿病,不是特么举不起来。

反倒是这头朱,前列腺出了毛病才会举不起来呢,他嘚瑟什么!

“服务员,给我来杯茶。”

老李实在受不了他了,抬手示意空乘倒茶,打断了老李的调侃。

空乘也是被老李给膈应了一下,知道的是在飞机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饭店呢。

叫泥马服务员,老登,你咋不叫小伙计呢?

***

“你们的预备谈判会议结果如何?”李学武看向身边的白长民问道:“有中意的项目吗?”

被朱小林换了座位,李学武便同京城化工的白长民坐在了一起。

说起来这白长民也是个实干家,只是有点生不逢时。

他没有老朱的手段,却跟老朱的年龄差不太多。

按照五年一个任期来算,京城化工新的一届班子不会是他牵头。

这一次老朱带着他出来,也许是有补偿的意思,毕竟争了几年。

真能在这一次访问中拿下大项目,或者立下大功,那他或许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当然了,当班长的概率有点低,班副或许还有可能。

或者离开京城化工,去其他分支企业或者相对较小的企业才有担任一把的可能。

不过就算外调任职一把也是给别人过渡,没什么意思。

李学武是挺欣赏白长民的,这位老同志有股子执着和信念。

即便也是临近退二线的年龄,可说话依旧是沉稳有序,没有一点抱怨和牢骚。

他同李学武讲的也都是实务,丁点虚的都没有。

“预备谈判不是很顺利。”白长民较为委婉地解释道:“化工工业本就是包容性较强的行业。”

他思考着讲道:“我们确实想要考察一下东德的整体化工体系,着重挑选几个关键项目进行攻克。”

“预谈判都没找到重点,你们寄希望于到地方再看看?”

李学武诧异地看着他,道:“这样可是不行的啊,咱们从出发到回程,时间可是很紧的。”

“就算你们拿到了关键项目,带队领导不会多等你一天的。”

他挑眉强调道:“除非你有能力将整个东德的化工体系优秀技术都搬回来,否则钉是钉卯是卯。”

“我当然知道——”

白长民苦笑摇头道:“可见不到真东西,我们不敢撒鹰啊。”

“那你们可得抓点紧了。”

李学武睁了睁眼睛,轻声提醒道:“一共就一周的时间,第一天还是集体行动,东德也不小。”

“你们对东德的工业体系分布有过详细的调查吧?”

“这个……”白长民惊讶地看着他问道:“这个还需要咱们自己调查吗?”

“……”李学武无语地看着他,问道:“不然呢?”

“会务组不会提供支持吗?”

白长民惊慌地问道:“不是说好的,不用带更多人过去吗?”

“你们这么听话的吗?”

李学武也是惊讶地看着他,道:“随团当然不允许申报太多人,可并没说不允许自己去啊。”

“啊?你们还自己去人?”

白长民坐直了身子,看着他问道:“还能这样的吗?”

“不然呢?”李学武也瞪大了眼睛,看着他问道:“别说这次去东德就您和朱主任两个人吧?”

“那当然不是——”

白长民瞅了瞅他,解释道:“我们有带随行秘书和翻译。”

“……”李学武着实被震惊了,看着他讲道:“这样是不行的啊,白厂,秘书和翻译会务组可以提供,但谈判组得自己组织啊。”

“我们不能谈吗?”

白长民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但还是天真地问道:“你们组织了多少人过去?”

“你是问谈判支持组还是后勤保障组,亦或者是组织办公室?”

李学武掰着手指头给他算了算,最后点头确定道:“最少85人,大部分是从港城临时借调。”

“八……八十多人?”

白长民讶然,看着他问道:“需要这么多人吗?”

“你知道东德的化工工业基本情况吗?”

李学武抬了抬眉毛,看着他讲道:“其实东德工业部门最拿的出手的就是化工工业了,产值占工业生产总值的11%,职工占工业职工总数的10.6%,这些你知道吗?”

看着满眼茫然的白长民,他摊了摊手,问道:“这些你不知道,那你知道去哪参观吗?”

“去哪……参观?”白长民紧张地抓着扶手问道:“不是会务组安排咱们去指定的企业参观吗?”

“是,你会去吗?”

李学武好笑地讲道:“他们让咱们看的,能有好东西吗?”

“就算看见好东西了,他们会卖给咱们吗?”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掏出纸笔摆在小桌板上边写边讲道:“我们的关注重点不在化工,就算看了几个项目,我也没记下来多少。”

“东德的化工生产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区:哈雷-莱比锡区,以开采当地的褐煤为基础,主要发展褐煤化学工业。”

“东部地区,利用进口的石油进行加工,发展石油化工,生产化纤、合成树脂、氮肥等,柏林、科特布斯、法兰克福为生产中心。”

“德累斯顿区,具有有利的经济地理位置,运进原料和燃料,生产化纤、药品、照机纸、橡胶制品……”

“哈茨山前地带,利用附近山区的化学原料及有色冶金工业的废料,生产钾肥、硫酸、焙烧苏打等……”

李学武见白长民拔着脖子看过来,笔尖点了点手里的笔记本强调道:“你们可以重点关注这座城市。”

“罗斯托克?”

白长民看着笔记本上的名字,不明白他强调的意义。

“对,罗斯托克。”

李学武强调道:“罗斯托克是新的化工工业中心,从北苏温次匹尔斯运进半成品氨,生产氮肥。”

“氮肥加工厂?”白长民皱起眉头想了想,突然睁大了眼睛。

李学武见他懂了,这才微微眯起眼睛讲道:“他们缺什么你们就谈什么,谈的越私密越好。”

“只要能拿下这个项目……”

他将手里拧好笔帽的钢笔在笔记本上顿了顿,讲道:“你懂。”

“懂……”白长民微微张开了嘴巴,这种惊喜足够砸懵他了。

“别跟团走了,也别到处乱看,没头苍蝇似的找不到重点。”

李学武将刚刚写好的文字从笔记本上撕了下来递给他,轻声交代道:“就盯着这里,拿下它。”

“我知道了。”

白长民已经读懂他眼神里的深意,就像听领导命令一般接过那几页看似很轻,实则沉甸甸的纸,似珍宝一样地收了起来。

***

“真有点累人啊。”

李怀德从窗子里看外面的飞机划过的地面建筑,嘴里感慨着。

其实航班也才飞了五个小时多一点,但他真受不了了。

这是民航的飞机,可不是红星一号公务机,舒适度很一般。

看着是有些被震惊到了。

一座城市的经济怎么能分化的如此严重。

“刚刚飞过的应该是贫民窟,过去才是商业区。”

李学武给他介绍道:“市场经济决定了人的生存思维。”

“真不敢想象——”

老李微微摇头感慨道:“这就是那些人向往的天堂?”

“呵呵——”李学武也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反过来想,如果这都是天堂,那他们来之前的生存环境该有多么的困苦。”

李怀德突然不说话了,直到飞机降落在港城启德机场。

老李突然不说话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窗外的状况变化。

为什么说是状况变化,而不是景色变化呢?

因为启德机场的特殊性,这里被称之为全世界最危险的十大机场之一。

对机上的乘客、特别是坐在机舱右边靠近窗边的乘客而言,飞机降落时就恍如是飞错了航道一样。

可以感觉到飞机与地面距离越来越近,地面位于深水埗及旺角的挤迫街道、多层楼房及行人已一一清楚可见,但前方却未见跑道踪影。

后来两旁的建筑物似乎快要撞到机翼,有时更可以清楚看见民居内的两口子那啥那啥的画面、或天台上晾晒衣物的颜色。

此时飞机正在九龙城上空转弯,跑道也正在前方出现。数秒以后,起落架已接触到陆地,飞机已降落在海港中央的跑道上。

对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龙城居民而言,曾经流行过一句夸张的说法,说是只要在大厦高层拿着晾衫竹便可以把飞机扫下来。

老李活了这么久,从没见过如此拥挤的城市,至于的嘛。

是啊,至于的嘛,去年年底以及今年年初,京城疏解了超过八十万年轻人下乡参与生产劳动工作。

就算是疏解前的京城也没让老李觉得人如此的多,房子如此的小。

这特么哪里是城市高楼建筑,明明是鸽子洞嘛。

你想吧,两口子在屋里爱爱都能被飞机上的人看见,这居住密度得多大,恨不得住在机场里呢。

京城也有较为密集的住宅区,尤其是职工宿舍,可在老李看来,就是红星厂以前的职工宿舍生活条件也比这里更宽敞,更舒适了。

当飞机稳稳地着陆以后,李学武能明显感觉到身边的老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是劫后余生一样。

“呵呵,如果您紧张或者害怕,可以闭上眼睛深呼吸。”

李学武轻笑着提醒了他一句。

老李则倔强地扭头看向他讲道:“我紧张了吗?这玩意儿有啥好害怕的,不就是唠唠嗑就过去了。”

“是啊,那您把我手松开。”

李学武抬了抬胳膊,示意他紧张的都有些僵直的手,好笑地讲道:“让人看见会误会的。”

“呵——哈哈哈——”

老李被小李道破心思,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窗外的景象,没人注意到这边。

“特码的,说不害怕是骗人的,能不害怕嘛——”

也是飞机落地了,正在滑行阶段,所以老李也能讲的顺溜了。

他给李学武轻声讲道:“眼瞅着那大楼都要撞我脸上了,我刚刚还在想咱俩要是死在这可咋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