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830章 佛门第一护法帖木儿皇叔

第830章 佛门第一护法帖木儿皇叔(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为了加快速度,蒙古军丢下粮草辎重,在高山峡谷无人区之中,急行军二千余里,接连渡过大河天险,突然出现在大理腹地。高氏猝不及防,连忙放弃北方的关隘,回师都城设防。忽必烈希望劝降城里守军,但高泰祥坚决不接受,还斩杀蒙古使者,表达决心。

一开始,借助坚固的城防,还能进行抵抗,不过后来忽必烈安排精锐,从苍山背后翻过,直接出现在城后。大理士兵胆战心惊,很快开始溃逃,于是大理城被蒙古军占领。

城破之后,国主段兴智逃到鄯阐,丞相高泰祥退至统矢逻,募兵勤王。这里是高氏起家的地方,周围三十七部酋长都听从号令,前来支援。但蒙古军太能打,勤王军再次被击败,高泰祥也被俘虏。

忽必烈希望能招降他,不过高泰祥宁死不降。忽必烈怜其忠诚,不忍杀害,又许其高官,高泰祥也坚持不受。这么拖延了许久,已经要班师了,忽必烈只好下令处决。高泰祥临刑时说:“段运不回,天使其然,为臣陨首,吾事毕矣。”在大理五华楼被杀。而这之后,忽必烈似乎对招降其他家的能臣上了瘾,可惜最后也没有成功过几回。

虽然留下了名声,但高氏在战争中损失太大,从此一蹶不振。蒙古人的管理又非常疏松,因此,担任“大理总管”的段氏反而权力越来越大,最后几近掌控了云南,连梁王都得给他面子。

而段氏也非常清楚,自己的权力来源是哪里。因此,他们一直坚定站在元朝这边,和梁王一道,抵抗明军到了最后。

段氏在这里经营许久,已经树大根深了。周围的酋长、头人,都习惯了段氏的权威。因此,这片地方,虽然有一定实力,没有蜀中那么空虚,但对明朝来说,当地人到底是不是可靠,就不好说了。

所以,粗看起来,明朝想要在更远的地方,投送军事力量,似乎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当年汉武帝就曾经试图打通西南夷,从这边去天竺了。但直到一千五百年之后,维持这条路线都十分困难。

不过,还有一重更重要的因素,很容易忽略。那就是,古代人也同样十分依靠贸易,甚至可以通过商路,扩散政治、文化、宗教影响。朝廷的大军没有来到此地,不代表朝廷的影响力不在。

而东南亚地区,恰恰是这种贸易非常重要的地方。当地的政权,哪怕看起来非常强大,实际上也是由贸易往来和多层的臣服关系,构成的“曼陀罗”体系。但反过来说,域外的政权,也一样可以通过这种“曼陀罗”的方式,确立影响乃至统治。

这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天方教的传播。德里苏丹国稳定了统治之后,就开始不断尝试向东南亚传教,试图在军事征服之外,进行文化上的影响。而在遥远的西亚、欧洲,崛起更晚的奥斯曼,虽然离这边十万八千里,但居然也凭借传统的红海-印度洋航线,向遥远的东南亚派遣传教士,扩散宗教影响。

相比于之前的佛教、印度教,天方教有个巨大好处,就是便宜。结果,在东南亚的海岛和陆上,基本上靠着经济,就能区分信仰区域——那些不那么富裕的王公,纷纷舍弃更“要钱”的印度系宗教,转投胡大去了。以至于到郭康那个时候,东南亚都习惯把这个信仰称为“罗马教”,小白帽称为“罗马帽”。当地王公虽然隔着小半个地球,但还是在奉奥斯曼为宗主。虽然中原人看来,可能会觉得奇怪,但在当地,这就是寻常的事情。

当然,现在这会儿,这个例子还不太明显,主要是因为两个传教来源都暂时失效了。帖木儿先对德里苏丹国的加齐们发动“圣战”,直接打碎了这个本就不太牢固的政权,导致东线的传教活动陷入停滞;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对奥斯曼发动“圣战”,把正在上升期的奥斯曼也给打炸了。

而在如今这个世界里,奥斯曼被打爆了之后,基本丧失了重新崛起的空间,自此沦为三流小国。对东南亚的影响,恐怕也会消失殆尽了。再加上爪哇元和明朝的强大影响,后续那些传教的事情,估计也要发生巨大的变化。现在东南亚海岛上,尚存的佛教区域,也因此幸存了下来。

——从这个角度看,印度那堆“护法”国王,还是太菜了。真正的佛教护法,还是得看东西两拳、直接锤爆了两个教友的帖木儿皇叔……

而对于明朝来说,自然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式。

虽然相对于内地,这种控制要弱很多,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又是理所当然的——既然各个村寨服从于商业城镇里的王公、城镇又服从于大都市里的大君们,那么,对于各地实际掌管地方的头人来说,认蒲甘、勃固,亦或是大城、吞武里,和认北边的南京,其实没有差别。因为到了这个距离,对地方头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一层的,结果反而一样了。

在这方面,明朝甚至还有优势,因为历史上,他的船队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后来,明朝的舰队下南洋,孟加拉苏丹就趁着这个机会,赶紧抱大腿,升级双方关系。在他们的配合下,永乐年间,太监侯显两次率船队抵达察地港,携带诏敕,赏赐“榜葛剌”国王及王妃,并且在“察地港”设立抽分所。

抽分所是明朝的官方征税机构,主要负责对抵达港口的外来商船实施货物抽分征税。虽然这个地方远在印度洋,但古代的中原王朝,并没有那么严密的内外概念,只要是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地方,都可以算是领土——对当地人来说更是如此。结果,连孟加拉,都变成明朝的范围了。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