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隆万盛世 > 第1509章 1599得胜堡

第1509章 1599得胜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张公公,里面请。”

在门口随便说了几句,魏广德就把人请进值房。

落座上茶,魏广德才开口问道:“不知张公公专程来此,有何公干?”

张宏慢条斯理放下茶盏,伸手从袖子里拿出奏本说道:“这是兵部的奏报,皇爷已经批红,命我今早送来。

昨晚,皇爷在宫里又打开了万国图观赏,私下里曾经问道,西面那些不毛之,百姓种什么,吃什么,不知首辅大人可知晓?”

“哦,那张公公可以回禀陛下,那里和我们的吃食差不多。

丝绸之路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两边对作物种植技术早有交流。

据我所知,西方在水源丰富的区域,也是学我大明般引水种植水稻,旱地则是小麦,只不过小麦他们不是做馒头,而是用来做面包。

我记得宫里也能做那东西,那就是西边夷人常吃的食物。

至于菜品,据说很原始,就是把蔬菜洗洗,或煮或直接生食。

若非有丝绸之路互通信息,怕是还在茹毛饮血般过着野人的生活。”

魏广德乐呵呵说道,其中内容半真半假,但却最符合大明人的心态。

要说他们有先进的文明,对不起,好像真没有。

但要说他们很原始,好像也不是,至少从中国学到许多东西,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模式。

可以认为,东方是这个时期牵引世界前进的动力之源。

而这一切,就是东西方文明接触的结果。

“果然,我也觉得是这样。

那下次皇爷问起来,杂家也知道该怎么说了,呵呵。”

张宏笑道。

而魏广德此时已经打开了那份奏疏,皇帝已经批准了。

当然,这其实也在魏广德的预料之中。

唯一有点出乎意料的是,万历皇帝居然看起万国图。

那东西画出来以后,兵部留存,宫里也收藏,但据说万历皇帝只是在开头看了几次,之后就被束之高阁。

魏广德是不会想到,他昨日在内阁里说的话,说葡萄牙人就算有反应,也是大半年后的事儿,让小皇帝第一次睁眼看世界,发觉了世界的广大。

就在魏广德和张宏聊天的时候,大队蒙古骑兵出现在得胜堡外。

守关明军发现敌情后,立即进入戒备状态,并飞马向大同城传递警讯。

许多蒙古部族就驻扎在长城外几十里的地方,这样的距离,派出斥候监视已经没什么用,只能是把长城沿线守军派上城墙,时刻防范。

而在得胜堡关口,守将已经满身披挂上了城墙,嘴里自然是骂骂咧咧的。

这什么天气,外面冷死人的时候,蒙古人居然还不消停。

得胜堡是明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距离,大同城七十余里,自古为联结晋北与内蒙古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虽然如此,但蒙古人其实甚少以这里为主战场,大多都是长城上其他突出部的关口进行攻防。

因为这里距离大同太近,随时可以得到后方的支援。

登上城头,守将还没骂完,就有巡城将官禀报道:“大人,外面传话说是要去大同拜见郑洛郑大人的使团,随行的不止有忠顺夫人,顺义王也在其中。”

“什么?”

听到

忠顺夫人前两天是从这里出关,但是没说还要从这里回来。

对于朝廷的决定,这些边关将领自然是不知道,就算是大同城内,知道朝廷决定的人其实也不多。

消息,还没那么容易扩散,现在也不过在京畿附近传播。

守将立即趴在城墙上往对不敢开城门的。

不过,这样的护卫阵容,倒也附和顺义王和忠顺夫人出行的规模。

忠顺夫人上次过关,随行也带了百余骑护卫。

顺义王嘛,带个两百人护卫貌似也很合理。

“快给大同报信。”

守将回头对身后亲兵吩咐道,他现在只能先安稳住城外的蒙古人,免得他们闹出事端。

内阁的决定,早在两日前就传到大同,郑洛也在收到文书的第一时间知会了忠顺夫人。

三娘子虽然在蒙古有很高的威望,但这么重要的事儿,她也是不敢独专,于是才在郑洛这里要了手令,连夜出了长城回蒙古。

之后就是蒙古各部首领召集在王帐里商量,该如何决断。

大明的意图,其实比较明显,核查人口发放户贴,说是为了方便朝廷施以援手,但这么做的后果,黄台吉和三娘子,以及各部首领其实都知道。

他们对手下部族的控制力会削弱,大明直接施恩于领民。

而且,这么做的后果,几乎把蒙古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大明。

部族有多少人口,青壮的数量等等。

不过,眼下几个部族接近断粮,如果再不能从大明获得粮食,他们部族怕是要遭遇灭顶之灾。

可是,周围的其他部族,明明手里还有物资,可就是不愿意提供给他们,那怕是愿意付出沉重的代价,在大灾面前,也没人愿意帮助。

于是,最先选择支持的,就是那些已经快要断粮的部族。

至于以后,他们不在乎。

领民要是饿死或者跑到别的部族去,他们也没有以后了。

当然,当下情况,其他部族还未必会收留这些人。

毕竟,谁手里的物资都不宽裕。

于是在一番争吵后,虽然大部分人都反对让大明插手蒙古部族,但是在面对生死决策时,顺义王还是不得不和三娘子协商,选择答应下来。

这时候绝对不是吞并其他部族的时机,闹不好就要爆发激烈冲突,不仅是为了自己部族不被吞并,而是为了抢夺别的部族的食物。

那些没有粮食的部族,很大概率会趁机闹事儿。

一旦部族之间为了粮食,为了生存开战,后果真的难料。

他们,不能让这种不确定性存在。

至于纠集各部南下攻打明国抢夺粮食,好吧,这样的气候下,也根本无法实施。

天寒地冻,怕是大部分人没走到地方,人都被冻麻了。

在黄台吉和三娘子表明态度后,其他部族首领也不得不答应下来,接受大明核查人口。

人家手里没有准确的人口数据,也估算不出需要支援多少粮食。

于是,黄台吉来了,要和郑洛对援助进行商议,怎么进行核查,还有物资如何转交。(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