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章 侯成功深入一线,化工园概念渐出(2 / 2)
我赶忙落后半步,小声问那个迎过来的干部:“你怎么称呼?现在负责哪块?”
那人赶紧回答:“李县长,我姓孙,孙爱成,是负责生产和炼化这块的副厂长。今天正好轮到我在这边带队做节前安全检查。”
“国庆节的安全检查,很有必要啊。”
“是的,县里和市里都下了文,要求确保国庆期间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孙爱成回答得条理清晰。
我点了点头:“嗯,安全无小事,常抓不懈是对的。”我压低声音,“孙厂长,侯市长这次来得很突然,但对生产情况问得很细。你是懂技术的,抓紧机会,好好给市长汇报一下厂里的实际情况。”
孙爱成看起来是个技术型的干部,听到要他汇报专业问题,眼神里反倒少了些刚才的紧张,多了点自信,连忙点头:“请李县长放心,我一定如实详细汇报。”
侯成功似乎对石油炼化厂区的布局相当熟悉,他没等孙爱成引导,就径直走到了办公楼前的一排宣传栏前。宣传栏里,除了些宣传标语,最显眼的是一张厂区的平面布局图。
我赶紧上前一步,站在侯成功侧后方,指着图纸汇报:“侯市长,您看,我们这个生产基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区域。这边是管理及生活区,主要是中央控制室、行政办公楼,还有配套的消防站、质量检测中心。这边是核心的工艺生产区,包括常减压蒸馏、催化区、还有我们前年刚上的一个小乙烯裂解装置。那边是储运区,有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以及装卸车栈台。最后这边是公用工程区,变电所和锅炉房都在这里。”
侯成功的目光在图纸上停留了片刻,然后又抬头望向厂区深处那些高耸的蒸馏塔和密密麻麻的管网。他的目光在最大的那座蒸馏塔上凝视了好一会儿,眼神里似乎有些复杂的情绪,像是回忆,又像是审视。然后他收回目光,简单地说了一句:“走吧,去你们的中控室看看。”
孙爱成赶紧在前面带路,边走边提醒道:“各位领导,前面就要进入生产装置的核心区域了,地上画有红色警戒线。按照规定,所有进入人员都必须先把火种交出来,这是安全规程。”
侯成功闻言,很自然地停下脚步,脸上露出理解的神情,一边摸着自己的裤兜,一边对大家说:“嗯,孙厂长提醒得对。安全生产,规矩最大,咱们这些当领导的,更要带头遵守厂里的规矩。”他说着,从裤兜里掏出金属打火机。
我见状,赶忙上前一步,伸出双手接过来。这时,跟在我身后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韩俊,动作更麻利,几乎同时伸出手,从我手里“接”过了打火机。他刚拿到手,旁边石油公司的一个工作人员立刻递过来一个专门的收纳筐,韩俊顺手就把打火机放了进去。这一连串的动作,自然而又默契。其他随行人员也纷纷自觉地把身上的火柴、打火机等火种掏出来,放进筐里。
走过一段路面被各种管道架空穿越的区域,就看到地面上用鲜红的油漆画着一道粗粗的警戒线,旁边用白色油漆写着醒目的大字:“安全生产重地,严禁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入”。
中控室在一栋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三层小楼里。走进中控室,感觉和外面又是两个世界。面积大概有四五十个平方米的房间里,一面墙上布满了各种指示灯、仪表盘和早期的电子显示屏,几排操作台前,穿着统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和数据,偶尔拿起手边的电话低声沟通着。室内的温度明显比外面高一些,能听到机器运转的低沉嗡鸣和空调换气的声音。
工作人员都只穿着单薄的工装衬衣。正对面的墙上,挂着红色的标语牌,上面是八个大字:“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就在这时,石油公司的党委书记田利民,带着几个班子成员,急匆匆地推门进来。
看到满屋子的领导,几个人脸上立刻堆起谦恭的笑容,连连点头示意。田利民很快用目光搜寻到我,凑到我身边,压低声音,带着歉意解释道:“李县长,实在对不住,对不住!我们在机关那边开会,接到通知就马上赶过来,还是晚了一步……”
我用眼神示意他不用多解释,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同样低声回应:“没事,侯市长就是来看看,你找机会自然地把公司的情况,特别是面临的困难汇报一下。侯市长问的问题很专业,你们要准备好。”
田利民脸上掠过窘迫,点了点头。我明白,他虽然是党委书记,但并非技术出身,对特别专业的生产工艺细节,恐怕不如孙爱成熟悉。
果然,侯成功并没有先听田利民的正式汇报,而是继续沿着操作台边走边看,不时停下来,指着某个仪表或屏幕,向身边的技术人员或孙爱成提问。他问得非常具体,也非常内行:“你们这套新投用的催化裂化装置,轻油收率现在能稳定在多少?”“汽油精制单元的脱硫效果怎么样?硫含量控制的实际余量有多大?”“污水处理装置的负荷率能达到设计标准的多少?”
这些问题,个个都点在关键环节上。我看到田利民在一旁听着,脸上保持着笑容,但眼神里多少有些插不上话的尴尬。好在孙爱成确实业务精通,对答如流,数据清晰,解释到位,汇报起来有条不紊,显得很有底气。
从中控室出来,我找了个侯成功驻足观察远处装置的机会,把田利民拉到侯成功身边,主动介绍道:“侯市长,给您正式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们东洪县石油公司的党委书记,田利民同志。利民同志平时抓全面工作,尤其是职工队伍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还是很有一套的。”
田利民赶紧上前半步,伸出双手握住侯成功伸过来的手,语气略显激动地说:“侯市长,欢迎您到我们石油公司检查指导工作!您这一来,对我们全体职工是巨大的鼓舞!”
侯成功和他握了握手,语气平和地说:“田书记,不用客气。我刚才粗略看了一下,你们这个老厂区,虽然设备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整个厂容厂貌、工作秩序保持得还不错,安全规程执行得也严格,说明你们管理上是下了功夫的。”
田利民连忙汇报:“谢谢市长肯定!报告市长,我们一直强调,石油炼化企业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酿成大祸。所以公司上下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不敢有丝毫松懈麻痹。”
我们继续往装置区深处走去。近距离观看,那些高达数十米的反应塔、交错盘旋的粗细管线,更显得壮观,也更能感受到工业的力量。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石油制品和化工原料的气味。机器的低鸣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脚下的路面虽然陈旧,但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得出这不是临时应付检查,而是日常就保持着的管理水平。看到这里,我心里对田利民的评价倒是提高了一点。看来,他在抓基础管理、稳队伍方面,确实有些办法。这让我联想到之前杨伯君同志任职的考虑。
杨伯君年轻,有冲劲,但一下子放到石油公司总经理这么重要的位置上,面对如此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庞大的职工队伍,他能不能驾驭得住?看来,之前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即使杨伯君过来,恐怕也得先从分管销售或经营的副总干起,等他完全熟悉了各个环节,积累了足够的威信,再考虑担起全面责任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