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316章 王瑞凤现场指挥,于伟正追究责任

第1316章 王瑞凤现场指挥,于伟正追究责任(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于伟正在与同车抵达的省直机关领导和兄弟地市负责人送走省上领导后,他看到了早已等候在月台上的市委秘书长郭志远。

于伟正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对郭志远说道:“志远,辛苦你了,这么晚还专门跑一趟。本来按计划可以在省城住一晚,稍微休整一下,但省政法委的严恪己厅长说要明天一早尽快交换一下督导工作的意见。我想也好,趁热打铁,早点沟通清楚,对东原的工作也有利。我在车上也借机会向省里两位主要领导做了简短汇报,重点谈了谈田嘉明的情况。从领导的反应看,事情似乎不是没有余地,态度都比较缓和,强调要实事求是,注意保护干部积极性。”

他忽然注意到郭志远的脸色异常凝重,完全没有往常来接站时的轻松,关切地问道:“志远,怎么回事?看你脸色这么差?是不是市里这两天出了什么事?” 他本能地联想到了仍在东原的省委督导组。

郭志远看着站台上人来人往,不少都是各地市前来接站的人员和刚下车的领导,环境嘈杂,不是汇报得场合。他上前一步,凑近于伟正谨慎地说:“于书记,车上……车上再向您详细汇报。这里……不方便。”

于伟正借着月台明亮的灯光看了看手表,指针已经指向凌晨两点十分。他活动了一下因长时间乘坐而酸疼僵硬的腰身:“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很成功啊!指明了方向,凝聚了共识!返程路上,我和省里几位领导也谈得很深入,省里对我们东原寄予厚望。”

郭志远含糊地附和着,同时看着于伟正的秘书林雪和同车抵达的滨城县委书记屈安军将行李放进后备箱。

于伟正拉开车门,弯腰坐进后排,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走吧,老郭,回家!路上正好跟我聊聊市里这两天的情况。”

郭志远与屈安军挥了挥手,对司机点了点头。车子平稳地驶出火车站,融入省城稀疏的夜车流中。窗外的霓虹灯在于伟正眼中闪烁划过,他望着省城略显冷清的夜景,略带感慨地说:“志远啊,你看省城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和首都比,差距还是不小。我们东原和省城比,差距就更大了。这次大会明确了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对我们各地来说,都是重大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迎头赶上……”

郭志远听着书记勾画蓝图,只能含糊地“嗯”、“啊”应答着,完全无法接话。

当汽车驶出城区,窗外的世界彻底被浓重的夜幕笼罩,只剩下车灯照射出的两束光柱照亮前方时,于伟正似乎也从短暂的兴奋中平静下来。

他转而问道:“志远,我这一路上,心里其实一直惦记着一件事,就是省委督导组。严厅长他们这两天,调查有什么新的进展吗?有没有找其他同志谈话?”

郭志远知道,不能再拖了,时机到了:“于书记啊,有件事……非常严重。刚才在车站就想向您汇报,但看站台上人多眼杂,就没忍心立刻打扰您。是……是关于田嘉明同志的……”

于伟正的心,猛地一沉,他转过头,在昏暗的车内光线中,紧紧盯着郭志远那张无比严肃、甚至带着悲戚的脸。

郭志远字斟句酌:“于书记,本来……也可以等回到市委,您休息一下再详细汇报的。是王瑞凤市长再三叮嘱,让我务必在接到您的第一时间,就马上向您汇报。”

他停顿了一下,见书记只是静静地听着:“书记,是这么个情况,东洪县的那个田嘉明同志……他……他出事了。”

于伟正原本有些放松的神情立刻收敛了,追问道:“田嘉明同志怎么了?是不是严厅长那边又采取了什么新动作?加快了调查步骤?今天返程的火车上,我已经找机会,分别向省委、省政府两位主要领导都初步汇报了田嘉明的问题。两位领导态度都有所缓和,倾向于从大局出发,淡化处理。”

郭志远听到这里,脸上不仅没有露出轻松的神色:“书记,这个事……恐怕……已经晚了。田嘉明同志他……他已经……在今天傍晚,在县公安局办公室里……自杀了。”

“自杀?” 于伟正像是没听清这两个字,又像是大脑无法处理这个信息,他慢慢地、几乎是一格一格地扭过头,目光定定地看向郭志远,重复问道,“志远,你刚才说什么?田嘉明……自杀了?”

郭志远沉重地点了点头,确认了噩耗:“是的,书记。用配枪……人当场就……没了。”

坐在前排副驾的秘书林雪,也惊得立刻侧过头,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郭志远,然后又担忧地看向市委书记。

于伟正整个人僵在了座椅上。刚刚还在谈论好不容易从上级那里争取来的“研究商量”、“淡化处理”,所有的希望和转机,在这一瞬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他愣住了,半晌都没有任何反应,大脑一片空白。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稍稍回过神来,像是在质问虚空:“怎么回事?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搞成这个样子?这个局面……完全失控了……”

郭志远低声劝慰:“书记,请您……请您一定要节哀,保重身体。王瑞凤市长已经带着市里在家的党政班子成员,第一时间赶往东洪县现场处理了。”

于伟正深吸了一口气,但声音还是带着一丝颤抖:“老郭,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会……怎么会走这条路?什么时候发生的?”

郭志远面露难色:“书记,具体细节我也不是非常清楚。只说了一下结果和大概过程,说是……是和省委督导组谈话结束后不久出的事。详细情况,现场现在乱糟糟的。”

于伟正立刻说道:“打电话!现在就给王瑞凤同志打电话!我要了解现场的具体情况!”

林雪闻言,马上拿出大哥大,开始拨打王瑞凤市长的号码。但连续拨了几次,听筒里传来的都是的忙音。

郭志远道:“书记,现在这段路正好是丘陵地带,信号非常不好,一直是盲区。估计得等车子开到前面的东宁市境内,信号才能稳定下来?”

于伟正斩钉截铁地说,语气坚决,“直接回去!不回市里了,直接去东洪县!去现场!”

郭志远看了看手表,已经凌晨三点多了,他担忧地劝道:“书记,现在赶过去,到东洪县怕是得天亮,凌晨五点左右了。明天一早天亮了再过去?那边有王市长他们盯着,应该能控制住局面。”

于伟正用力地摆了摆手:“再晚也要去!必须去!”

郭志远见书记态度如此坚决,知道再劝无益,示意司机改变路线,直接朝着东原市东洪县的方向开去。

车子在夜幕中沉默地行驶了一段。偶尔有对面车辆的灯光一闪而过,照亮于伟正阴面容。

郭志远像是想起了什么极其重要的事,再次开口:“书记,还有个非常关键的情况要向您汇报。刚才王瑞凤市长在电话里,信号断断续续,但她特别强调了一点,说是……经过现场几位领导初步商议,并且……并且张部长也从京里打来电话指示……对外,田嘉明同志的情况,初步定性为‘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疾病,因公殉职’。”

郭志远此话一出,他立刻就明白了这一定性背后复杂的苦衷。

如果对外宣称田嘉明是“自杀”,那几乎就等于向社会公开坐实了“畏罪自杀”的猜测,不仅田嘉明身后的名声将彻底毁掉,遗属将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更会将东原市委市政府置于极其被动和尴尬的境地,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之东流。

而“积劳成疾,因公殉职”,则能最大程度地保全组织的颜面,维护东原干部队伍的稳定,安抚家属情绪,也为田嘉明保留了体面。

于伟正说道:“瑞凤同志……张部长的考虑,非常周全,这个口径是必要的,就按这个口径办。”

郭志远补充道:“张部长也一直在尝试联系您,但您在火车上一直无法接通。”

就在这时,林雪手里的大哥大突然“嘀嘀嘀”地响了起来,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刺耳。看来车子已经驶出了信号盲区,进入了东宁市境内,信号稳定了。于伟正立刻伸手接过电话,面色凝重地“喂”了一声。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市长王瑞凤急切而又带着疲惫的声音:“于书记?是于书记吗?能听清吗?我是瑞凤!”

“瑞凤同志,我能听到。情况志远都跟我初步汇报了。你现在详细跟我说说,现场到底是什么情况?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王瑞凤在电话那头,尽量简洁清晰地汇报了目前掌握的来龙去脉“……基本过程就是这样,太突然了,谁都没想到。”

于伟正沉默地听着。“瑞凤同志,情况我都知道了,具体方案拿出来没有?”

电话那头,王瑞凤市长汇报的声音清晰地传来:“于书记,我们现在还在东洪县人民医院,相关部门的同志已经将田嘉明同志的遗体妥善转移过来了,正在进行必要的……清理和整容处理。已经派人紧急通知他在平安县的家属,估计天亮前后能赶到东洪县。然后……我们初步商议,打算等家属见过面,就连夜……最迟早上,就必须动身,将田嘉明同志的遗体送回他平安县老家去安葬。时间上……比较仓促。”

于伟正眉头微蹙,问道:“为什么安排得这么急?”

王瑞凤叹了口气,语气里透着无奈:“于书记,这事……毕竟不那么光彩。田嘉明同志现在还是被调查期间,他这个情况,留在东洪县,怕夜长梦多,节外生枝。我们想着,直接送回他平安县老家,入土为安。”

于伟正握着电话,沉默了片刻。他靠在车椅背上“瑞凤同志,我觉得,我们可能想岔了,甚至可能走入了一个误区。” 他语气沉重,“田嘉明同志是实打实地立过功、出过力的!他是豁出性命,保住了东洪大堤,保护了堤后数万群众身家性命的人!他是为我们东原市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干部!他的去世,如果我们现在偷偷摸摸,急着把他像送走一个包袱一样送回老家,这成什么了?这像话吗?这样对待一个英雄,对待一个在群众心中有分量的干部,不合适!太寒心了!”

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一种市委书记的果断:“我看,就坚决按照‘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因公殉职’这个口径来办!而且要办就办扎实!既然是因公殉职,那就要名正言顺,按照因公殉职的规格来处理。我的意见是,暂时不要送回平安县,就在东洪县,为田嘉明同志举办追悼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的负责同志都要尽量!我们要堂堂正正地、风风光光地送我们的同志最后一程!要让东洪县的干部群众看到,组织上对有功之臣,不会忘记!不会亏待!”

电话那头的王瑞凤显然被于伟正的决定惊住了:“书记,您这个想法……我理解您的心情。可是……这个安排……是不是太招摇了?追悼会一开,动静可就太大了,想捂都捂不住。万一……万一严厅长那边还不罢休,坚持要揪着之前的问题不放,我们这边却大张旗鼓地开追悼会,这……这会不会是火上浇油?”

“不要管他严恪己!”于伟正的声音严厉起来,“他如果在这种时候,还要不顾实际情况,罔顾一个干部已经殉职的事实,硬要揪着所谓的‘问题’不放,还要继续搞那一套!那就别怪我们东原市委采取组织措施,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情况!我们要问一问,我们东原市的干部,一个在抗洪中立下大功的干部,为什么在接受他督导组谈话之后,会选择走这条绝路?他的谈话方式方法有没有问题?有没有存在简单粗暴、不近人情?一个在危急时刻能保护数万群众财产的干部,就这么没了!这件事,难道他严恪己身为督导组长,就没有一点领导责任?就可以拍拍屁股,拿着一份冷冰冰的报告,轻易地向上面交代过去吗?如果我们不为田嘉明争取一个说法,我看咱俩都可以写辞职报告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