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4章(1 / 2)
当年审批时依托的合作方“汉东进出口总公司”已濒临破产,且资质续期需在3个月内完成。
而续期核心条件之一,正是“与重大外资项目达成合作”。
想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怪不得离颖会把IF项目当成救命稻草,紧锣密鼓的加紧合作,甚至希望能在汉东省内拔得头筹。
没了IF的合作背书,这资质就是一张废纸,她在汉东的跨境业务全得停摆!
至于滨江新区的开发权,也藏着另一重隐患。
资料附件里的土地评估报告显示,将河集团为了拿下连片开发权,以“未来收益质押”的方式向汉东农商行贷款80亿,还款节点恰好与IF项目的落地周期重合。
更关键的是,开发协议中明确约定“若6个月内无重大产业项目入驻,政府有权收回20%核心地块”。
也就是说,如果离颖的将河集团拿不下IF集团的项目,不仅要面临银行催债,还会与政府失去谈判的最大资本!
看到这里,李志华的瞳孔微微收紧。
这个离颖,不愧是黎家出身的女人,做事就是狂妄!
看来对这次跟IF集团之间的合作,离颖确实志在必得,甚至不惜赌上了身家性命。
当然了,最后的结果也确实如此。
根据工作小组,对汉东省内三家入围集团的分析报告。
除了将河集团之外,另外两家集团同样来头不小。
一家是主打智能制造业的“汉东精工”,依托汽车零部件代工起身。
虽在技术研发上有政府补贴加持,但业务结构单一,过度依赖海外车企订单,抗风险能力薄弱。
而且汉东精工的一部分资源,是由本地房企转型而来。
手握滨江新区部分零散地块,却缺乏文旅项目运营经验。
核心团队近三年流失率达40%,属于典型的“有资源无能力”型企业。
而另外一家,则是汉东省内的巨无霸汉能集团,也是将河集团最大的竞争对手。
由汉东国资委实际控股,并且获得汉东省委的竭力推荐。
这家集团堪称汉东本土的“能源巨鳄”,核心业务覆盖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煤炭洗选加工及火力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