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刘大爷 重仓四合院带来的回报 !!(2 / 2)
这笔钱对于当时的刘满囤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刘满囤跑遍了所有可能借钱的亲戚,结果都是冷眼和回绝。
就在他一筹莫展,准备放弃这笔订单时,老姜听说了他的难处就主动找到了他。
老姜二话不说,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一个存折,拍在桌上:“这里是我和我老婆攒了半辈子的钱,你先拿去用。我知道你不是乱来的人,我相信你。”
刘满囤接过存折时,双手微微发抖。
他翻开一看,里面赫然是八万块钱——这在九十年代初,相当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
“老姜,这”刘满囤喉头发紧,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别婆婆妈妈的,”老姜摆摆手,“记得按时还我就行。
我老婆说了,你老刘的人品我们信的过,到时候发财了,请我们两口子吃顿好的就行,哈哈哈……”
“那是一定。”刘满囤慎重地点点头,这笔钱对老姜一家意味着什么。
这份信任,比黄金还要珍贵。
刘满囤没有多说感谢的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把这份恩情深深地烙在了心里。
这笔钱成了刘满囤事业的转折点。
他顺利完成了那笔出口订单,不仅赚到了第一桶金,还建立了稳定的海外客户关系。
三年后,当刘满囤连本带利把钱还给老姜时,特意多加了五万块钱。
“你这是干什么?”老姜推辞道。
“老姜听我说,这是你们应得的,”刘满囤诚恳地说,“没有你那笔钱,就没有我的今天。”
正是靠着这笔“救命钱”,刘满囤涉险成功,完成了那笔关键的订单,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
这不仅让他度过了生存危机,更让刘满囤奠定了事业的基础。
从那以后,他更加珍重身边的每一份情谊。
刘满囤从不吝于帮助他人。
无论是生意上的伙伴遇到了困难,还是胡同里的邻居家里有事,只要他能帮上忙,绝不推辞。
刘满囤帮助过的小工厂老板,后来成了他忠实的供应商;他指点过的年轻人,后来成了行业的精英。
他没有刻意地去构建什么“人际关系网”,他只是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把每一次相遇都当作一种缘分。
这些看似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都以各种形式回馈到了刘满囤的身上。
刘满囤的人际资源,就像一个无形的银行,不断地为他储存着信誉和善意。
这些无形的财富,远比刘满囤账户上的数字更加坚实可靠,也成为他退休后生活无忧的底气之一。
刘满囤常常对儿子说:“钱是会贬值的,但人心不会。”
自从那天起,刘满囤的人生轨迹便与这座城市的脉搏紧紧相连,他压上了自己全部的身家,以及一个家庭的未来,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他当时并不知道,那个看似疯狂的决定,究竟会将他带向万丈深渊,还是一个意想不到的黄金时代。
命运的齿轮,在那一刻,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自从那天起,刘满囤的生活就进入了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紧绷”状态。
他将所有能动用的资金,包括从老张那里借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了购买那两处破败的四合院上。
签约那天,刘满囤握着笔的手甚至有些微微颤抖。
这不仅仅是一份购房合同,这是他前半生所有努力的结晶,也是他后半生所有希望的赌注。
高秀兰虽然被他说服,但心里依旧惴惴不安。
她常常在夜里醒来,看到刘满囤一个人站在窗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那段时间,家里的气氛是凝重的,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儿子想要一个球鞋,都被建国拒绝了,他只是摸着儿子的头说:“好孩子,再等等,等爸爸把大事办完了,给你买耐克。”
外界的质疑声更是从未停歇。
“有钱没地方花了?买那堆破砖烂瓦。”
“等着瞧吧,不出三年,他得哭着把房子卖了。”
这些风言风语像针一样,时不时地刺痛着这个家庭。
然而,刘满囤却异常的平静和专注。
他没有理会外界的噪音,而是把所有心思都花在了这两处院子上。
刘满囤亲自找来刘家庄的雷师傅,研究传统的建筑工艺,他要的不是简单的翻新,而是尽最大可能地恢复院子原有的风貌和神韵。
他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小心翼翼地修补着每一块砖,每一片瓦。
他常常一个人在院子里待上一整天,抚摸着那些被岁月侵蚀的廊柱,仿佛能听到老宅在诉说过去的故事。
刘满囤坚信,这些院子是有生命的,它们承载着燕京城的历史和文化。
在那个所有人都向往高楼大厦的年代,他的这种“复古”行为显得格格不入。
但他内心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古老的,就越是珍贵的。
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几年后,随着燕京城市发展的加速和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日益重视,四合院的价值开始被重新发现。
尤其是刘满囤购买的四合院所在的那片区域,都被划为了历史文化保护区。
房价开始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飙升。
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如今再见到刘满囤,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嫉妒。
当第一位有意向的买家,一位酷爱东大文化的外国商人,开出一个让他都感到震惊的价格时,刘满囤才真正意识到,他赌赢了。
而且是大获全胜。
刘满囤没有立刻出售,而是选择性地将其中一处院子长期租给了一些IT精英们,获得了稳定而丰厚的租金收入。
另一处,改造成了传统燕京茶馆,每日里的游客们不断,赚的盆满体满。
财富的急剧增长并没有让刘满囤迷失。
相反,他比以前活得更加清醒和通透。
刘满囤没有像许多暴富的人那样,买豪车,住别墅,过上奢华的生活。
他和高秀兰依旧住在刘家庄西岸区胡同的老房子里,院子里的石榴树和葡萄藤,还是他们亲手种下的。
“生活质量,从来都不是单靠金钱来提升的。”
这是刘满囤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认为,当物质满足了基本需求之后,过度的追求只会成为一种负担,让人心为物役,开始践行一种“简约生活”的哲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