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攻克卫星星间链路技术(1 / 2)
格里戈里已经来到香江两年多,对启明科学奖含金量十分清楚。
听到张启明这份承诺,激动的脸色都有些涨红。
到他这个年纪,名誉有时候比金钱更重要。
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张启明像是看出了格里戈里心思,再次开口道:
“格里戈里教授,您和您的团队,立下了大功!
这不仅仅是一种新材料,这是我们打破重量枷锁,迈向更高效率航天系统的钥匙!
启明科学奖是你和材料组都应该得的。
为研究成果作出贡献的人,都应该得到世人的赞赏和认可。
还请不要拒绝。”
“张先生,非常感谢您对我和材料组成员的认可!”格里戈里感激的说道。
“这是你们应得的!”张启明微笑回应,随即说道:
“既然材料已经做出来,我们立刻进行工程化放大试验,摸索稳定的批量生产工艺。
同时,基于玄武-I型的成功经验,继续深挖我们手中的技术遗产。
开发出更多适用于不同部位、不同需求的系列新材料!”
材料是一切工业的基础,这份材料的成功将成为苍穹科技的底蕴之一。
材料越多,底蕴越深。
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材料。
这款新研发出的复合材料,可不仅仅只用于航空航天。
只要大规模生产之后降低成本,许多民用产品同样可以用上。
更何况,制裁的滋味,张启明也想让那些制裁苍穹科技的公司好好尝尝。
前提是苍穹科技的底蕴足够深。
现在苍穹科技在火箭和卫星核心部件上,已经有了心脏“东皇”铯原子钟、大脑“鲲鹏”抗辐射芯片、骨架“玄武”新材料。
自主导航卫星的完整雏形,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张启明眼前。
“快了!”
张启明看到自主导航卫星近在眼前,当即离开材料实验室,前往鹏城基地。
“东皇-I型”铯原子钟、“鲲鹏一号”抗辐射芯片、“玄武-I型”复合材料已经落地。
自主导航卫星的各个子系统,被逐一打磨成型。
但要组建星链,还缺少最关键的一环。
发射到天上的卫星,想要形成星链,还得将卫星与卫星之间连接起来。
没有星间链路技术,串联发射的卫星,每颗卫星就只能独立为战。
依靠有限的地面站,进行数据注入和状态监控。
这不仅需要建设遍布全球的地面站网络,更会导致系统脆弱。
一旦某个地面站或与特定卫星的通信中断,整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就会大幅下降。
星间链路技术,就是让卫星之间能够直接“对话”。
相互传递精密测距信号、时间同步信息和系统状态数据,形成一个自主运行、自我修正的“空间网络”。
这是构建一个强大、稳健、真正全球覆盖的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
鹏城基地内,负责攻克这一难关的“星间链路技术攻关组”,这几个月可能快被张启明逼疯。
谢尔盖和王志恒博士两位负责人,每次最头疼的就是应对张启明催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