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从琅琊流落荆州(1 / 2)
第252章 关于诸葛亮为什么从琅琊流落荆州
【这章本来准备发免费的,结果忘记改选项随手就发了,我的错,不过章节我没权限删除。】
【实在抱歉,这章别订阅了】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琅琊诸葛氏吧。
根据《后汉书》《三国志》的记载,琅琊诸葛氏的始祖是西汉时期,汉元帝一朝的司隶校尉诸葛丰。
在诸葛丰之后,琅琊诸葛氏应该没有完全没落,至少还属于徐州士族的一份子,否则袁术也不会给诸葛氏面子。
只是琅琊诸葛氏中间这段历史并没有具体记载,所以个人推断,应当是多为州郡佐贰官,没有出过两千石之类的官员。
而在东汉末年,琅琊诸葛氏的源头则在诸葛珪身上。
——
诸葛珪,字君贡,琅琊阳都人。东汉灵帝时,步入仕途,初为为泰山郡梁父尉,以“孝廉”或“茂才”之名被应劭赏识,隔郡征辟到泰山郡任泰山郡丞。
——
从诸葛珪的履历就能看出,琅琊诸葛氏当时的处境应该确实是没落了,但是还有一定的底蕴,不至于沦为寒门。
诸葛珪一生共育有三男两女: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
此外,诸葛珪还有一个弟弟,也就是诸葛玄。
后诸葛珪病死泰山,诸葛瑾年十五,诸葛亮年八岁。
家中的顶梁柱的去世,才使得诸葛亮兄弟以及尚未出嫁的两个姐姐全部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据《三国志吴书》记载:
【诸葛瑾曾言“遭本州倾覆,弃坟墓,归圣化”】
其中所指“本州倾覆”,大略可推断为徐州陷入战乱。
至于是吕布占领徐州还是曹操攻占徐州的时段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琅琊诸葛氏离开徐州应该是在陶谦死后。
它与陈登口中的“州将殂殒”是相同含义,指兴平元年(194)陶谦之死。
又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从此可推断,诸葛玄执掌诸葛家的时候应该是选择投靠袁术了。
这个决定也不奇怪,毕竟当时袁术正是最为强大的中原诸侯。
并且据《后汉书袁术传》记载:
【(袁术)杀扬州刺史陈温而自领之,又兼称徐州伯】
以及《三国志吴书》记载
【(袁)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吴)景为广陵太守。】
当时的袁术应该是盯上了徐州,所以在自称徐州伯的同时,还任免部将吴景(孙策舅父)为徐州境内的广陵郡太守。
在这种情况下,袁术招揽徐州名士,拉拢徐州士族,也就不奇怪了。
或许是因为个人才能,或许是因为士族人脉,反正诸葛玄后来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并且诸葛亮、诸葛均等晚辈一起到了豫章郡。
不过后来长安朝堂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代替诸葛玄,诸葛玄或是主动让位,或是被动被逐,终究还是带着一大家子人离开了豫章郡。
由于诸葛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便带着诸葛亮等人避难荆州,并且安排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跟荆州士族蒯氏、庞氏联姻。甚至诸葛亮和江夏黄氏的联姻,也应该是诸葛玄定下的。
只是诸葛玄后来病死荆州,诸葛亮方才执掌门户。
所以对于荆州士族来说,诸葛亮是外来客,自然会对他打压排挤。
诸葛亮直到28岁也依旧躬耕南阳,这既有主观选择也有客观因素。
另外关于诸葛玄的经历,《献帝春秋》提供了另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