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帝师(2 / 2)
李逸要了湖州紫笋,
然后点了那位姓单的说书人上来说三国,
“这里的说书,跟寺庙俗讲僧的俗讲不同。”
俗讲是说唱佛教故事。
长安的寺庙并不仅仅是修行礼佛之地,他们也做生意,出租田地、放贷钱粮、典当物品,经营车马店油坊碾房等,
甚至寺庙也有很大娱乐场所色彩,不少大寺都有演出戏剧,还有庙会呢。
这些寺庙就都有俗讲僧,有的还很有名气,甚至经常被请到宫廷表演。
单评书擅讲三国,虽没有后世三国演义评书讲的好,但在缺乏娱乐的大唐,已经很不错了。
听完一段,李世民笑着道:“讲的好,当赏。”
然后侍立在侧的许洛仁立马取出两枚银开元扔给单评书,这让单评书很是意外惊喜。
喜滋滋的道谢,然后才离开。
李世民啜饮着茶水,感叹着道:“要不是我之前来过这几次,还真难相信几年时间变化如此之大。”
“陛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工商缺一不可,农业一碗饭,副业一桌菜,工商副起来。
如今天下一统,百废待兴,
劝课农桑,恢复农业自然重要,可工商活跃起来也同样重要。
你看这里几年间,从桥头小摊,到如今的数里街市集镇,不仅是这里的百姓富了,周边的百姓也跟着富了,到工坊做工的,来街上开店摆摊的,
哪怕一无所有的流民,只要肯吃苦,在这里从搬货、挑水也能起家。”
李世民也很认真的询问起这里为何能够这么活跃,
“水至清则无鱼,
臣以为最重要的还是不能乱折腾瞎干涉,这座集镇几乎都是一点点由商民自己建立和发展的,
也一直是他们自己管理,
大家一起诚信经营,共同维护这个集市,有了口碑,还有服务,又没有各种乱收费,自然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兴旺。”
李世民放下茶杯,“我来时,经过坊门,可是听说商货入市,要值百抽一,称为厘金”
“陛下,值百抽一的厘金并不算多,这里提供很好的服务,你看这干净整洁的街道,没有强买强卖,没有缺斤短两,也没以次充好,更不会有偷盗抢劫,
就算值百抽一,可也收在明处,没有各种吃拿卡要。
商人重利,
他们更加会用脚来做选择,要是这里抽厘让他们损失很大,他们就不会再来这里交易。
而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兴旺,就说明在这里交易让他们放心,更让他们能赚到钱。”
李世民若有所思,“朕记得你此前安抚河北,亦曾设关征收厘金,也是值百抽一。”
“如今国家百废待兴,可府库空虚,财政困难。
你觉得朝廷对工商征税如何”
大唐建国以来,还不曾有工商之税。
城中坊市,当然也会有一点的管理费用,却并没有正式的工商税收。
这与中晚唐开始越来越多目繁多的情况恰相反。
如今不仅没工商税,甚至各种盐茶酒铁醋等的专卖税也没有。
其实倒也不是说大唐不收商税,只不过李渊朝廷用的是另一套办法,就是有困难,就向富商大户借钱。
说是借,其实就是劝捐,强制性的征收,这种借基本是没有还的。
本质上,他也是针对商人的一种税。
还没有个标准可言,很不公平。
李逸先前发行债券,好歹是有借有还,还有利息,只是利息相对不算高而已。
“臣以为可以征收工商税,
其中商税可分为过税和住税,行者赉货谓之过税,每千钱算二十;居者鬻谓住税每千钱算三十。
庄田、店宅、牛马、奴隶等大宗买卖,须得立契,官府存档,白契换红契,按契约征收交易契税,一万输钱百四入官,亦称为输估,卖家缴纳三,买家缴纳一”
“陛下,过税、住税、输估等早已有之。”
李世民点头,“那义仓粮,按亩纳两升好,还是按户等征收,上户五石,下户五斗好”
“自然是按亩征收好,一亩征两升义仓粮,相当于加百之二负担,可如果按户等征,百姓实际负担会更重。”
“朝廷百官,多反对按亩纳粮,又当如何”
“陛下,若是让百官来选,那他们更想免纳义仓粮,毕竟贵族官员占有的田地多,
但陛下若为天下计,这笔义仓粮最好是亩纳二升,官绅士民一体纳粮,否则国家财政不足,难免最后又落到百姓小民头上了。”
李世民笑了笑,“你可也是大地主,原来拥地万顷,如今也还有几千顷地吧,若是按亩纳二升,那你一年也要缴几千石上万石,不心疼吗”
“陛下,亩产一石,缴纳二升,只是百之二。就算田地全部出租,对半分成,那也收租五斗,五斗纳二升,并不是负担不起。
臣以为这还是在合理范围内的。”
李世民听后笑了起来,
“有点饿了,你刚才说这家还卖烤鸭烧鹅羊肉手抓饭和烤马肉包子”
“嗯,陛下想吃什么”
李世民似乎想通了,心情也好了许多,胃口也大开,“那就都点上,都尝尝鲜。”
荔枝木烤鸭,皮酥肉嫩,荔枝木独物的香气,为烤鸭增添浓郁风味。
烧鹅也非常有特色,斩成小块,皮、肉、骨连而不脱,入口即离,皮脆肉滑骨香,肥而不腻。
羊肉米饭胡萝卜混合焖制而成的羊肉抓饭,白里有黄,油亮生辉,饭香肉烂,十分美味可口。
和烤马肉包子一起搭着吃,也是相得益彰。
李世民一边吃一边称赞,
“朕要在这里住两天,先不回长安城了。”李世民吃的很满意,对这小镇也越发感兴趣了,他觉得应当在这里多看看,也跟李逸好好谈谈。
如果全面推行亩征二升的义仓粮,以及推行工商税、契税,甚至是盐铁等专卖税,
一年能增加数百万石的义仓粮和数百万匹绢的税收。
只是,具体如何推行,
尤其是得平稳推行,肯定不容易。李逸曾在河南河北等几地试行过这些政策,李世民需要听取他的建议。
甚至得把李逸揪回长安,让他来主持这几项新政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