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723章 深夜密谋

第723章 深夜密谋(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些隐田数量巨大,

还有就是许多田,存在着大小亩不实,甚至田等不实等情况,

到时便可全面清量核实,

这查出来的田地,必须如实登记入账册,谁不认领,那就视为无主之地,没收入官为公田。

而要认领,那要先办田契,往后便要按亩征义仓粮了。”

这能清出大量的隐田来,

这可都是税。

河南河北的隐田情况最严重,这里曾是隋乱遭受战乱饥荒影响最大的地方,

但也同样是五姓七家等士族豪强趁机兼并田地最严重的地方。

隋大业五年朝廷统计,河南河北两地,总共三百八十县,拥有近五百万户人口,平均每县都有一万三千户以上。

这两地都是平原为主,太平年月拥有极好的农业基础,这才能养的起天下一半的人口。

而如今朝廷在这两地有六十五州,却仅有六十七万九千余户,平均一个州也就一万户出头。

一个州的人口,还没隋朝时一个县的人口多。

“关东的隐田隐户最为严重,”李世民心里清楚山东五姓七家代表的这些地方士族豪强的厉害。

这种情况是不能坐视容忍的。

“打仗得先歼灭敌人精锐力量,如今朝廷若要推行义仓粮新政,要清量田地,那这首战,就必须得是山东地区,

得直接跟五姓七家硬碰硬。”李世民几杯酒下肚,脸已经通红,眼眸中却越发的亮了,

遇到强劲的对手了,反而更激发了皇帝的斗志。

当初,他和建成对山东士族,都是积极拉拢,甚至太上皇也是对山东士族很优待的。

山东士族更多的是支持了太子建成。

这种支持,表面看着也没错,毕竟建成是太子,将来的天子,而且建成娶的又是他们山东女子,荥阳郑氏的郑观音。

而李建成对山东士族也很亲近。

只是谁能想到,

太子建成突然就成了庶人,幽禁在皇城之中。

反倒是秦王突然就成了天子了。

李世民当初自然是对山东士族心里有些怨气的。

“就从荥阳郑氏先下手。”

没有外人在,李世民也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得挑只鸡杀了儆猴,荥阳郑氏就是只不错的鸡。

打一杆子给个甜枣,边打边拉。

又倒上一杯酒,皇帝话题一转。

“御宿乡在籍五百户,实际这里却有五千多户,这里若是要整改,你觉得要从哪下手,要如何改”

皇帝对他笑着道。

御宿镇这五千多隐户,大多是在李家这大树底下乘凉,有佃户也有雇工,

虽说日子过的还不错,能有温饱,甚至都不愿意接受朝廷的迁移授田。

对李家来说,虽然蓄养了不少奴隶,也有些佃户、雇工,是有户籍的良民,

但仅在御宿镇这块而言,大量隐户,确实为李家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要是把这些人全迁走,

对李家当然是有影响的,甚至对这兴盛的御宿市镇,也会有巨大影响。

“陛下,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工商副业不可缺啊。

正是这几千户百姓,才让这里几年间就兴起了这么热闹的市镇。

朝廷可以在这里试点,征收工商税,行税、住税,还有契税等,臣相信,这座市镇能给朝廷带来的税收肯定不错。

这座市镇也能为几千户百姓提供工作,带来温饱,也能给周边的乡民百姓带来许多便利。”

“甚至是周边农户百姓,也能把农产品等带到这售出,增加他们的收入。”

“这个市镇和那些百姓,其实不需太多干涉,继续这样下去,挺好。”

“只需要把那些隐户编为客户,给予他们良人身份,给人身自由,给予律法保护,

允许他们可以买卖田宅,甚至是读书科举,那臣相信他们是愿意承担户钱和丁役的。”

“对于客户,如果他们买田,达到一定数量,就升为主户,要交纳租调。

如果占田不多,那就按亩征租、调。有多少地,就征多少租调,有多少丁就承担多少丁役。”

王役不供,簿籍不挂,浮寄闾里,是为逃户。

过去对逃户是要严厉打击处罚的,

这些人脱离朝廷的控制,却依附于地主豪强,朝廷不能容忍。

而现在,

李逸建议,不要盯着逃民了,抓逃,还不能治治根本。

根本就是均田制行不通,越往后越崩坏,

只能另寻他路。

过去逃户那就是黑户,依附地主,没有人身自由,饱受剥削,朝廷却得不到半点赋役,

故此对他们放宽点,专门设为客户,也是国家良民了,对他们也征税征役,但以田地财产为标准征收税赋,而不是按人丁来。只服役这块上,按丁身来。

这就是对这些无产者的让步,不让步他们就逃了。

抓捕逃户也没有,他们负担不起赋役,还是会逃。

这些人编为客户们,依然可以继续做豪强地主的佃户、雇工,只是身份从原来豪强地主们的半奴仆,变成了国家良民了。

有身份了,不能任意役使剥削了。

李世民心里还是挺想从狭乡迁民入宽乡,把逃户再迁回原籍,或是迁去宽乡授田,

让他们成为自耕农,成为主户,这样国家的赋役更有保证。

“陛下,让愿意迁去宽乡授田的去吧,不愿意的就留下,听其自由,不要强迫。”

“堵不如疏啊,顺势而为方是王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