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 第449章

第449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京畿三县,今岁秋税........蠲免三成!三成!老天爷,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恩典!”

人群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

周围几人顿时喜形于色,议论纷纷:“往年那些胥吏下来,总说政策变了,要加这个捐那个税,糊弄得咱晕头转向!现在白纸黑字写在这儿,看他们还怎么糊弄!”

“还有这儿,疏浚城南漕渠,往来船只需注意避让施工,怪不得前几日看到官差在河边拉线,原来是这个缘故!早点知道,咱运货也好提前绕道啊!”

政策,这些都是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

以前这些政策就是颁布下来也很拗口,说句大逆不道的就是不说人话,就算有识字的老百姓念上一遍也看不懂。现在可好了!这《京报》上写的,句句都是大白话,他们这些粗人一听也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

大家老百姓买《京报》多半是冲着朝廷发下来的政策那一版去的。

当他们翻到第二版上郗文赋郗老大人那篇《论学与思》时,“啧,这都写的啥?”一个汉子挠了挠头,听着识字的人念了几句,便连连摆手,“之乎者也的听着就犯困,脑袋仁儿疼!快翻过去翻过去!”

旁边几人也是一脸茫然,有人笑道:“咱这大老粗,听得懂减税修渠,可听不懂这些圣人道理。这文章啊,好肯定是好的,就是跟咱没啥关系,留给那些秀才举人老爷们琢磨去吧。”

那念文章的人自己也笑了,从善如流地迅速将报纸翻到了最后一版:“得嘞,看看最后一页写的啥?”

这一翻,可就到了他们真正的心头好。

与郗文赋需要反复咀嚼的文章截然不同,谢清风化名写的这《漕运迷案》,用的全是鲜活生动的大白话,人物对话就像街坊邻里在拉家常,情节推进又快又抓人,画面感极强。

“嘿!这味儿就对了!”先前那嚷嚷头疼的汉子立刻来了精神,大声念着最后一版的每一个字,声音听着还抑扬顿挫的。

众人听着都入迷。

谢清风在报纸上写的《漕运迷案》算是彻底在京城百姓心中挂上了号。

一时间几乎所有看了报纸的老百姓除了讨论朝廷的政策之外,全在讨论《漕运迷案》的凶手是谁。

有些落后点的老百姓或者是根本不识字,也不想去凑那报纸的热闹。

“一张纸罢了,能有啥稀罕?”老王蹲在自家门槛上看着邻居们聚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狄师爷的,嘟囔了一句,继续埋头修理他的锄头。

可没过两天,他就觉出不对劲了。

往常他端着饭碗去村头大槐树下吃饭,总能很快加入闲聊,从东家的收成聊到西家的婆媳,自在得很。可这几天,他刚凑过去,就听人们还在争:

“要我说,就是那刘管库!他管着银子,不是他还能是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