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1 / 2)
珍妮机最初的震撼与赞叹过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各地州府炽热的目光和跃跃欲试的心思。
若能在自己的辖地率先推广此物,岂不是一项显赫的政绩?一时间,请求将此利民新器置于本州府试点的奏疏涌向京城。
每个知府的理由都很充分,就连萧云舒都有些犯难,到底让哪些州府先试呢?不过他很快就把谢清风召进宫,随着他现在年纪的增大,许多事情都有些没有年轻时候反应那么快了。
不过好在谢清风这小子靠谱,虽然他也长年纪,但他不掉脑子,脑子还比较好使,他一般都能从这个智囊的脑子里面得到满意的答案。
谢清风对此早有预料,也定下了章程。在后续议及具体推广事宜时,他面对那些或明或暗递话、或正式上书请求的各方官员,态度明确而坚决:“此织机图纸和制作要领,国子监与将作监可无偿提供,亦可派遣熟练匠人前往各地指导。”
“然制作织机所需之木料、铁件等,筹建织坊之场地,招募工匠之费用乃至后续运作之本钱皆需各州府自行筹措承担,朝廷不拨付专项钱粮。”
此论一出,原本热切的气氛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
那些原本摩拳擦掌以为能凭借此事在陛
首先这需要真金白银地先往里投钱!
而且不是小数目。
织机造价不菲,虽暂时具体数额未定,但听闻京城将作监核算,每台物料工本约需八十两,这还只是保守估计,若要形成规模建立起能供应一府乃至一州之用的织坊,前期投入堪称巨资。这笔钱朝廷不给的话,就得从他们自己的府库或者想办法从地方筹措,这可是要担干系的。
其二,虽说京中众口一词都说此物极好,效率惊人,可那终究是耳闻,他们未曾亲见。再者说万一在自己那里水土不服,或者推广起来不如预期顺利,这投进去的大把银钱岂非打了水漂?到时候政绩捞不着,反而落个靡费钱粮的罪名,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于是许多原本只是听同僚鼓吹,自己并未亲眼见识过织机实效的地方大员在听到需要自行承担全部费用后,那股子热情立刻消退了大半。
奏疏一下子少了许多,即便还有上书的,言辞也变得谨慎含蓄,多是表示愿积极筹措,但待细则明确后再行详议,或者是恳请朝廷酌情予以部分支持。
谢清风对此局面并不意外,国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如果说以前他还没有接触到户部的事情时,他会觉得户部尚书钱益谦太小气了,搞钱哪里有那么难的?
但在萧云舒有意给他放权,让他跟进了一段时间户部事务之后,他发现这钱真的是用得太快了,为什么每个州府都那么穷?
他自己也亲历了临平府知府,他们绝对不可能会那么穷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大家都在哭穷。
还有些知府为了继续贪,甚至还谎报灾情,买通朝廷派去查验的官员,反正大家都这么干,虱子多了不怕痒。
那段时间可把谢清风和萧云舒气个半死,狠狠地抄了不少人的家,斩了不少人的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