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2 / 2)
经历那段变革后,他也大概知道这些州府手里到底还有多少钱,每年能收上来多少赋税了。所以此次纺织机的事情,他一个州府都不打算拨款。
想做无本万利的事情?
哼,那你想着吧。
经过一番严格的筛选与考量,最终试点资格落在了三个府头上:临平府、镇江府、镇阳府。
这个结果并未引起太多争议,镇江府与镇阳府两个知府是好友,相当于是兄弟知府了经常互帮互助,他们显然打算合两家之力,共同出资筹办一个规模可观的织造工坊,分摊成本,共享收益。加之两地距离京城不算太远,消息灵通,运输也相对便利,有此魄力和条件也并不出奇。
临平府就更不用说了,临平府堪称得上是谢清风的铁杆拥趸。或许是因为当年谢清风还未如今日这般位高权重时便曾在临平府任职,颇有些香火情分,此后无论谢清风推行何种新政,无论是早期的税制调整,还是后来的番薯推广乃至兴修水利,整顿吏治等等临平府永远是响应最迅,执行最得力的那个。
这次新纺织机办厂临平府能自己出钱一点儿都不令人意外。
————
镇阳府与镇江府合办纺织工坊的招工告示一经贴出,在两地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告示上白纸黑字写明,主要招募手脚灵巧品行端正之女工,给出的工钱比当地寻常男子做短工的日薪要高出一成左右。
这优厚的条件确实让不少人家的女子心动,但是女子外出做工、抛头露面这几个字束缚得她们不敢向前再迈半步。
告示贴出三日,前来报名的女子却寥寥无几。
城西的王大娘家里的女儿秀秀看着告示,眼神里满是向往,却不敢跟母亲提。
她偷偷算了算,三文工钱,一个月就是二十一文,能买的米足够家里吃好久了。可她知道,母亲肯定不会同意,一直以来女子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若去工厂干活,抛头露面不说,还会被人说不守妇道,以后嫁人都难。
绣坊的绣娘们都是穷苦人家卖女儿送去做奴婢的,哪有正经人家的女儿出去做工?她们就是对绣活有造诣也只能在家里绣好送去绣坊问收不收。
果然王大娘看到秀秀盯着告示看,立刻板起脸:“看什么看?那种抛头露面的地方,是咱们正经人家姑娘去的?你要是敢去,我打断你的腿!”
“听说了吗?镇阳府那边要招女工去织布呢!”
“工钱倒是真不错,可这......这成何体统?好好的妇人不在家相夫教子,跑去工坊里跟一堆人厮混,像什么话?”
“就是!再说了,那工坊里难道就没有男工?男女混杂,是非就多,名声还要不要了?”
“我家那口子说了,宁可日子紧巴点也绝不能让我去丢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