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快穿:男配不做大怨种 >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二十三

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二十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风一吹,桂花簌簌落下,像是陈守义的回应,落在林晚的肩头,落在她的发间。

夜色渐深,客人们陆续回房休息。陈月禾收拾好院子,坐在桂花树下,翻开爷爷的日记。借着灯笼的光,她看到其中一页写着:“今日桂花开得正盛,酿了三坛桂花酒,一坛等晚晚,一坛等老周,一坛等建国。酒已封存,只待故人归。”

陈月禾的眼眶湿润了。她起身走进储藏室,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十几坛桂花酒,每坛酒的标签上都写着年份。她打开一坛今年新酿的酒,酒香四溢。她给爷爷的牌位倒了一杯,轻声说:“爷爷,林阿姨来了,赵叔叔来了,周叔叔的儿子也来了,大家都喝到了你酿的桂花酒,你的心愿都实现了。”

牌位前的桂花,在灯光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仿佛在回应她的话语。

接下来的几天,大家一起走访了当年的知青点旧址。那里已经长满了杂草,只剩下几堵残破的土墙,还有一棵老槐树,树干比当年粗了许多。赵建国指着墙角的一块石头说:“当年我们就在这里做饭,守义老弟总爱在这里给大家烤红薯,味道可香了。”

周明宇蹲下身,抚摸着那块石头,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烟火气。“我爸说,他这辈子最难忘的就是知青点的日子,虽然苦,却很纯粹。”他拿起相机,拍下了那堵土墙、那棵老槐树,还有石头上的烟火痕迹,“我要把这些拍下来,带回家给我妈看,让她也看看我爸当年生活过的地方。”

林晚则在老槐树下站了很久。当年她和陈守义常在这里散步,陈守义会给她讲山里的故事,讲草药的知识,还会给她唱当时流行的革命歌曲。“那时候他总说,等将来老了,就在这槐树下建个小亭子,每天陪着我看日出日落,”林晚轻声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槐树还在,人却……”

陈月禾轻轻挽住她的胳膊:“林阿姨,爷爷虽然不在了,但他的心意还在。等明年,我们在这里建一个小亭子,就叫‘望槐亭’,好不好?”

林晚点点头,眼中露出欣慰的笑容:“好,就叫望槐亭,这样我每次来,都能想起他。”

李娟和编辑则采访了附近村里的老人。当年陈守义帮不少人看过病,大家都记得这位热心肠的“陈大夫”。村里的王大爷已经八十多岁了,说起陈守义,还竖起了大拇指:“陈大夫是个好人啊!当年我孙子得了急病,高烧不退,是他冒着大雨上山采药,连夜熬药给孩子喝,才把孩子的命救回来。”

王大爷的儿子也说:“我小时候总爱去望月山房找陈爷爷玩,他会给我讲故事,还会给我吃桂花糕。他酿的桂花酒,我爸现在还常念叨呢。”

这些采访,让李娟和编辑更加坚定了把故事写好的决心。“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李娟说,“我们要把这些温暖的故事记录下来,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那段艰苦却充满温情的岁月。”

临走前,林晚把那本《本草纲目》还给了陈月禾:“这本书记载着我和守义的回忆,也记载着他的心愿,你好好保管,把他的医术传承下去,比放在我这里更有意义。”她还带来了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枚银质的桂花簪子,“这是我当年准备送给守义的,可后来信件断了,就一直放在身边。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就当是我替守义,送给你这个懂事的孙女。”

陈月禾接过锦盒,打开一看,簪子上的桂花雕刻得栩栩如生,虽然时隔多年,依旧闪着温润的光泽。“谢谢林阿姨,”她眼眶微红,“我一定会好好保管,不辜负你和爷爷的心意。”

赵建国则把一个旧军用水壶送给了她:“这是当年守义老弟用过的,他总爱用这个水壶装水,上山采药的时候带着。现在送给你,留个念想。”

周明宇也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我爸的日记,里面也提到了很多和陈叔叔、赵叔叔有关的事,我复印了一份,送给你,希望能给你整理爷爷的故事提供一些帮助。”

陈月禾一一收下这些珍贵的礼物,心里满是温暖。她把大家送到山路口,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山路的拐角。风吹过山谷,桂花的香气弥漫开来,仿佛在为他们送别。

回到山房,陈月禾把这些礼物一一整理好,放在爷爷的书房里。《本草纲目》放在书桌的左侧,旁边是那枚桂花簪子;旧军用水壶挂在墙上,和爷爷的药篓并排;周明宇送的日记,则放在爷爷的日记旁边。她看着这些老物件,仿佛看到了爷爷和他的朋友们年轻时的模样,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