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二十六(1 / 2)
陈月禾的话音刚落,庭院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赵叔叔放下酒杯,竖起大拇指:“好主意!守义老弟一辈子钻研草药,救治了那么多人,他的医术可不能断了根。我来帮你打理药圃,保证草药长得旺!”林晚阿姨也笑着点头:“我也能搭把手,当年跟着守义学的那些辨认草药、做笔记的法子,现在正好能派上用场。”周明宇推了推眼镜,说道:“我负责宣传和报名事宜,把专栏升级一下,再拍些草药种植、炮制的视频,让更多人知道望月山房的草药培训班。”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敲定了培训班的初步计划。窗外的红灯笼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桂花酒的香气混合着饭菜的香味,弥漫在庭院的每个角落。陈月禾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感动,爷爷的心愿正在一步步实现,而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情谊,也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
春节过后,望月山房便忙碌了起来。赵叔叔带着村里的几个乡亲,把药圃扩大了两倍,翻松土壤、搭建篱笆,还从山里移栽了不少珍稀草药的幼苗。陈月禾则埋首于爷爷的行医笔记,将其中的药方、草药知识分类整理,挑选出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内容,编写成通俗易懂的教材。林晚阿姨坐在书房里,凭着记忆补充着笔记里的细节,偶尔想起当年和陈守义一起采药、辨认草药的场景,嘴角便会不自觉地上扬。
周明宇的宣传工作做得十分出色,“望月山房草药培训班”的消息通过网络传遍了各地。报名咨询的电话和信息络绎不绝,有热爱中医的年轻人,有想学习草药知识调理身体的中老年人,还有几位退休的老中医,也表示想来交流学习。陈月禾一一回复着咨询,耐心解答大家的疑问,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三月初,培训班正式开班。第一期来了二十多位学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各异,但都怀着对草药的热爱和对传统医学的敬仰。开班仪式当天,望槐亭里摆满了桌椅,老槐树枝头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桌面上,温暖而明亮。
陈月禾穿着月白色的棉布裙,站在亭中央,手里捧着爷爷的《本草纲目》,轻声说道:“欢迎大家来到望月山房。我爷爷陈守义,一辈子与草药为伴,用这些山里的草木救治了无数人。今天,我想把爷爷的知识传承下去,也想让大家感受草药的魅力。”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学员,“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会一起学习草药的辨认、炮制、配伍,还有爷爷留下的经典药方。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开班第一课,陈月禾带着学员们走进后山。此时的望月山,草木萌发,百花争艳,柴胡、黄芩、金银花等草药在阳光下舒展着枝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陈月禾沿着爷爷当年采药的小路前行,一边走一边讲解:“大家看,这是金银花,它的花期在四五月份,现在刚抽出嫩芽,爷爷说嫩芽的药效和花朵一样好。采的时候要注意,只摘顶端的嫩芽,不要损伤植株。”
学员们围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有人用手机拍下草药的样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中医问道:“陈姑娘,你爷爷的笔记里,有没有关于草药配伍禁忌的记载?很多初学者容易在这方面出错。”陈月禾点点头,从随身的背包里拿出一本整理好的笔记:“有的,爷爷把常见的配伍禁忌都写在了里面,比如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这些都是必须牢记的。”
走到一处斜坡旁,陈月禾指着一株贴着地面生长、开着黄色小花的植物说:“这是蒲公英,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爷爷说,它的根、茎、叶都能入药,挖的时候要注意保持根部完整,洗净后晒干即可。”一位年轻的女学员小心翼翼地挖起一株蒲公英,看着完整的根系,兴奋地说:“原来这就是蒲公英,以前只知道它能当野菜吃,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药用价值。”
接下来的日子里,学员们每天都沉浸在草药的世界里。上午,陈月禾在书房里讲解药方和草药知识,林晚阿姨坐在一旁,偶尔补充几句当年的实际案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下午,大家便一起去后山辨认草药、学习采摘技巧,赵叔叔则在药圃里教大家草药的种植和养护方法。
有一位来自城里的学员,名叫苏晴,因为身体虚弱,一直想学习草药知识调理身体。刚开始,她连最常见的甘草和柴胡都分不清,心里十分着急。陈月禾看出了她的焦虑,每天课后都会单独辅导她,带着她在药圃里一株株辨认,耐心讲解每种草药的特征。林晚阿姨也时常给她泡一杯甘草红枣茶,笑着说:“当年我刚来山里的时候,比你还笨,守义也是这样一点点教我的。学习草药急不得,要用心去感受它们的气息和形态。”
在陈月禾和林晚阿姨的鼓励下,苏晴渐渐找到了窍门。她不仅能准确辨认出几十种草药,还能说出它们的功效和用法。结业那天,苏晴拿着自己整理的笔记,激动地说:“谢谢月禾老师和林阿姨,这段时间我不仅学到了草药知识,身体也好多了。以后我会经常来望月山房,继续向你们学习。”
第一期培训班圆满结束后,学员们纷纷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望月山房。有人把学到的草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调理家人的身体;有人在自己的家乡开辟了小药圃,种植常见的草药;还有人通过网络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传统医学。
趁着培训班的间隙,陈月禾开始整理爷爷留下的另一批手稿。这些手稿是爷爷晚年写的,里面不仅有更深入的草药研究,还有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悟。其中有一页,爷爷写道:“草药生于山野,吸日月之精华,沐风雨之洗礼,方能成良药。做人亦如此,历经磨砺,方能成长。医者,不仅要医病,更要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