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被人欺负的可怜炮灰一百二十六(2 / 2)
看着爷爷的字迹,陈月禾深受触动。她想起爷爷当年为了救治一位患有疑难杂症的村民,翻山越岭寻找一味珍稀草药,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想起爷爷对待每一位病人都耐心细致,不仅为他们治病,还会安慰他们的情绪。爷爷的行医之道,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五月,望月山的金银花盛开了,漫山遍野的白色和黄色小花,散发着浓郁的清香。陈月禾和林晚阿姨、赵叔叔一起采摘金银花,准备晒干后入药。周明宇带着母亲也来了,他拿着相机,拍下了这美好的瞬间。“这些金银花晒干后,一部分可以入药,一部分可以做成花茶,”陈月禾一边采摘一边说,“爷爷说金银花茶能清热解毒,夏天喝最好。”
采摘完金银花,大家坐在望槐亭里休息。林晚阿姨喝了一口桂花茶,看着远处的山峦,轻声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快到桂花开的季节了。去年来的那些知青,不知道今年还会不会来。”赵叔叔笑着说:“肯定会来!他们临走时都约好了,说今年桂花开的时候还要来喝我酿的米酒。”
正说着,周明宇的手机响了,是那位上海来的老奶奶打来的。“明宇啊,我们已经在路上了,这次不仅我们老两口来,还带了几个当年一起在陕北插队的老伙计,”老奶奶的声音充满了期待,“我们还带了一些上海的特产,要给月禾姑娘和林阿姨尝尝。”周明宇连忙说:“奶奶,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我们在望月山房等你们。”
挂了电话,周明宇笑着对大家说:“上海的爷爷奶奶们已经在路上了,还带了几位老知青一起来。”陈月禾高兴地说:“那我们得赶紧准备一下,把桂花酒酿好,再做些桂花糕。”赵叔叔拍着胸脯说:“桂花酒早就酿好了,比去年的还好喝!我这就去把酒坛搬出来。”
几天后,上海的老奶奶一行十多人来到了望月山房。看到庭院里熟悉的景象,老知青们都十分激动。“一年不见,望月山房还是这么美!”老奶奶握住陈月禾的手,笑着说,“这是我的老伙计们,当年我们一起在陕北插队,听说了这里的故事,都想来看看。”
陈月禾笑着迎上去,递上刚泡好的金银花茶:“欢迎大家!快请坐,我去给你们拿桂花糕。”庭院里再次热闹起来,老知青们围坐在石桌旁,聊着当年的往事,分享着各自的生活。赵叔叔打开桂花酒坛,醇厚的酒香混合着金银花的清香弥漫开来,大家纷纷举杯,品尝着美味的米酒。
一位戴帽子的老知青看着望槐亭柱子上的对联,感慨道:“‘望槐思故人,桂香忆旧年’,这对联写得真好,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几十年前。当年我们插队的时候,也经常在槐树下聊天、唱歌,那些日子虽然苦,但现在想起来,全是美好的回忆。”林晚阿姨点点头:“是啊,那些青春岁月,虽然已经过去,但永远刻在我们心里。”
第二天,陈月禾带着老知青们和几位留下来帮忙的学员,一起去后山采摘草药。此时的后山,草木茂盛,各种草药长得正旺。陈月禾指着一株开着蓝色小花的植物说:“这是黄芩,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爷爷当年经常用它治疗肺热咳嗽。”一位老知青好奇地问:“这些草药,真的能治好病吗?”陈月禾笑着说:“当然能,爷爷当年用这些草药救治了很多人。比如这柴胡和黄芩配伍,就能治疗感冒发热。”
走到望月泉旁,大家停下来休息。老知青们坐在泉边的石头上,喝着清甜的泉水,看着远处的风景。一位老知青感慨道:“这里的环境真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难怪当年陈医生愿意留在这里。”林晚阿姨说:“守义当年说,望月山是块宝地,这里的草木能救人,这里的泉水能养人。”
午后,大家回到望月山房,陈月禾拿出爷爷的行医笔记,给老知青们和学员们讲解经典药方。她指着一个治疗风湿痹痛的药方说:“这是爷爷根据山里的情况研制的药方,用独活、杜仲、牛膝等草药配伍,治疗风湿痹痛很有效。村里很多老人都用过这个药方。”一位患有风湿的老知青连忙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下来:“回去我也试试,说不定真能缓解我的疼痛。”
晚饭时分,庭院里摆起了长桌,土鸡汤、腊肉、时令蔬菜、桂花糕摆满了桌面。赵叔叔打开桂花酒坛,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来,干杯!”老知青们举起酒杯,齐声说道,“为了这美好的相遇,为了不变的情谊!”酒杯碰撞的声响,在山谷间回荡,与去年的欢呼声重叠在一起,仿佛时光从未流逝。
桂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望月山房迎来了第二批草药培训班的学员。这次的学员中,有几位是第一期学员介绍来的,他们都听说了望月山房的草药培训班办得好,想来亲身感受一下。陈月禾依旧耐心地教导着每一位学员,林晚阿姨和赵叔叔也一如既往地帮忙,周明宇则忙着拍摄草药知识科普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传统医学的魅力。
一天下午,培训班的学员们正在药圃里学习草药的炮制方法,一位陌生的中年男人来到了望月山房。他穿着西装,手里拿着一本《桂香萦绕望月山》,神色有些激动。“请问,这里是陈守义医生的家吗?”男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