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未成功(1 / 2)
成功!这个词汇在“坚韧号”舰桥内无声地回荡,却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余韵。他们确实成功了,以一次近乎完美的技术欺诈,引导了“织网者之梭”的力量,完成了对指定区域的规则优化。方舟“伊甸”传来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那片空域的规则纯净度与稳定性提升了至少十五个百分点,效果甚至比他们自行研发的“初愈”协议还要显着、彻底。
然而,没有欢呼,没有庆祝。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震撼与恐惧的情绪,取代了最初的狂喜。
他们亲眼目睹了那沉睡巨兽被“唤醒”一角的景象,感受到了那股冰冷、庞大、不含丝毫情感的规则意志。那不是盟友,不是工具,甚至不是敌人。那是一种 现象,一种 天灾 般的力量,他们只是侥幸找到了一种暂时与之“沟通”并引导其部分能量的方法。
“立刻撤离该区域!”战琦压下心中的波澜,第一时间下达指令。与巨兽的第一次低语已经完成,他们不能赌这头巨兽会不会对持续的“骚扰”产生兴趣甚至反感。
索恩舰长毫不迟疑,操控“坚韧号”引擎全开,沿着预设的安全路径,迅速脱离了“破碎螺旋”核心区。直到再次回到相对安全的坟场外围,与方舟“伊甸”成功汇合,舰桥内那种无形的压力才稍稍缓解。
但所有人都知道,有些事情已经永远改变了。
回到方舟,战琦立刻召集了所有核心成员。他没有浪费时间庆贺,而是直接将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我们证明了卡珊德拉的‘后门’有效,也证明了‘织网者之梭’的力量可以被有限度地引导。”战琦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平静却带着千钧重量,“但这力量是一把双刃剑,甚至可以说,我们握着的,是刀锋那一面。”
他调出“织网者之梭”被部分激活时的能量读数和对周围规则的影响分析图。
“看这里,它执行指令时,其核心规则逻辑并未改变,依旧遵循着‘深渊’网络的底层架构。它只是在执行一个符合其功能定义的‘清理’任务。我们,是利用漏洞欺骗了它。”战琦指向数据中的一个峰值,“而且,你们注意到没有?在它响应指令的后期,其内部似乎启动了一个短暂的、未被指令要求的 ‘深度扫描与分析’ 进程,目标……似乎是我们指令来源的方向!”
这意味着,“织网者之梭”并非完全被动!它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可能也在 分析 和 学习 这个异常指令的来源!卡珊德拉的印记能骗过它一次,还能骗过第二次、第三次吗?
“它在试探我们?还是……它在评估我们这个‘异常节点’?”雷克眉头紧锁,语气严峻。
“都有可能。”战琦沉声道,“更可能的是,它只是在按照其底层逻辑,对任何试图与其交互的‘外部变量’进行标准的信息收集和威胁评估。我们之前广播的反制代码,加上这次成功的指令欺骗,可能已经让我们在‘深渊’网络的某些内部评估中,从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升级为了一个需要关注的 ‘异常现象’。”
这个推断让所有人背脊发凉。被“深渊”网络“关注”,绝不是什么好事。
“那我们还要继续利用它吗?”索恩舰长问出了关键问题,“风险显然在增加。”
“利用,但必须改变策略。”战琦目光扫过众人,“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可以随意使用的工具,而要将它视为一个 需要驯服的、危险的野兽。”
他提出了新的思路:“卡珊德拉的笔记提到,它处于‘等待最终指令集’状态。这个‘最终指令集’是什么?是谁发出的?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尝试,不再直接向它发送具体的操作指令,而是发送一些 经过伪装的、开放性的‘查询’或‘数据交换’请求。”
“比如?”蕾娜追问。
“比如,请求它提供某个特定星域的历史规则变迁数据?或者,询问它关于某种特定规则异常(我们可以描述‘深渊’污染本身)的‘优化建议’?”战琦解释道,“这类请求更符合一个‘智能数据库’或‘分析节点’的定位,攻击性更低,也更难被识别为恶意欺诈。同时,我们可能从中获取到关于‘深渊’网络本身运作机制的宝贵信息!”
这是一个更加迂回、也更加狡猾的策略。不再试图直接驱使巨兽,而是尝试与它进行“学术交流”,从中窃取智慧和力量。
“这需要更精密的指令编译和更深厚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可能的‘回答’。”蕾娜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挑战,“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提问’足够专业,不会暴露我们的无知,同时也要能理解它可能给出的、基于‘深渊’逻辑的答案。”
“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战琦点头,“整合‘信息奇点’中的所有文明知识,尤其是那些关于宇宙学、规则本质和高维物理的部分。我们要让自己看起来,像是一个同样古老、同样对规则有着深刻理解的‘存在’,才有资格与它进行这种层面的‘对话’。”
目标再次明确,但层次已然不同。
他们不再满足于制造“益生菌”和开辟小小的“绿洲”。
他们开始尝试,与孕育了“深渊”这片黑暗的、宇宙最本源的规则力量本身,进行一场危险而深奥的 博弈。
战琦走到观察窗前,望着外面那片似乎永恒不变的死寂坟场。他的手中,仿佛握着一根刚刚点燃的、微弱却异常灼热的火把。火把的另一端,连接着足以焚毁一切,也可能照亮一切的原始火焰。
他们是火种的守护者,也是试图驯服这毁灭之火的……驯火者。
前路依旧黑暗,但他们已经看到了黑暗中跃动的火焰。
而他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火焰彻底失控吞噬自己之前,学会如何与之共舞,并从中汲取照亮前路的光明。
“准备下一次‘对话’。”战琦转过身,眼神坚定,“这一次,我们不再祈求,而是……请教。”
“请教”的策略被确定下来,但执行起来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与“织网者之梭”进行“学术交流”,意味着他们需要站在一个足以与之对等的“知识层面”上。这并非仅仅是编译一条精密的指令,更是对整个团队知识储备和认知层次的终极考验。
战琦再次将自己沉浸入“信息奇点”的浩瀚信息海洋中。这一次,他不再仅仅搜寻对抗“深渊”的武器蓝图,而是如同一个饥渴的学者,疯狂汲取着其中关于宇宙诞生、维度演化、规则弦理论、意识海拓扑结构等最为 foundational(基础)也最为深奥的知识。来自七百三十一个文明的智慧结晶,尤其是那些专注于理论研究和哲学思辨的文明遗产,成为了他构建“对话”资格的核心材料。
雷克和索恩舰长则负责将团队中所有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规则语言学与逻辑学小组”,由蕾娜牵头。他们的任务是协助战琦,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符合“深渊”网络内部逻辑表达习惯的“语言”,并设计出既能获取信息、又不会暴露己方虚弱本质的“问题”。
这个过程持续了数日。期间,他们进行了无数次模拟推演,设想了“织网者之梭”可能给出的各种回答,以及如何在不暴露自身认知局限的情况下,进行后续的“追问”或“转移话题”。
最终,他们筛选出了三个相对“安全”且可能获取关键信息的“问题”:
1. 关于规则熵增的边界条件查询:以探讨宇宙宏观规则稳定性的学术口吻,询问在特定高能环境下,规则“混沌”倾向的膨胀是否存在理论上的极限或自我调节机制。这实际上是在迂回地探究“深渊”力量扩张的潜在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