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绝不能辜负这个机会(1 / 2)
车子在坑洼不平的厂区道路上颠簸前行。
“沈同志,到了首钢好好干。”李厂长透过后视镜看着他,“你是个人才,不应该埋没在这种小地方。”
沈良点点头,心里却在想着昨晚那些神秘的黑影。
现在天已经亮了,那些人又在哪里呢?
车子驶出厂门,沈良注意到路边停着一辆黑色的上海牌轿车。车窗摇下一半,露出一张陌生的面孔。
那人正盯着他们的车子看。
沈良装作无意地转过头,余光却一直留意着那辆车。果然,在他们开出一段距离后,那辆车也跟了上来。
“李厂长,您认识那辆黑色轿车吗?”
李厂长通过后视镜瞟了一眼:“什么车?”
沈良再次回头,那辆车已经不见了。
可能是拐到别的路上去了,也可能...
火车站人潮汹涌。
赵工程师穿着一身中山装,站在候车厅里显得格外醒目。他身材高大,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就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
“沈同志!”赵工程师远远看到他们,大步走了过来。
两人握手寸谈。沈良发现这个赵工程师说话很直接,没有什么客套话,完全是搞技术的人的风格。
“听说你在轧钢技术方面有独特见解?”
“谈不上独特,只是一些想法。”沈良谦虚地回答。
“好,谦虚是好事。但搞技术不能太谦虚,有想法就要大胆说出来。”赵工程师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咱们上车。”
绿皮火车缓缓启动,窗外的景色开始向后移动。
沈良坐在靠窗的位置,赵工程师坐在对面。车厢里很挤,到处都是提着大包小包的乘客。
“你知道首钢现在面临什么困难吗?”赵工程师压低声音问道。
沈良摇摇头。
“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量上不去,质量也跟不上。”赵工程师叹了口气,“最关键的是,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什么先进设备都不卖给我们。”
这正是沈良想要听到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了解。而现在这个时代,正是中国重工业急需突破的关键时期。
“那我们这次的任务是什么?”
“研发新型轧钢设备。”赵工程师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如果成功了,能让我们的钢材产量提升30%,质量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火车在午后的阳光下疾驰。
沈良靠在椅背上,脑海中开始构思技术方案。轧钢设备的核心问题是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而这两方面恰恰是他最熟悉的领域。
“沈同志,你在想什么?”赵工程师注意到他的沉默。
“在想技术方案。”沈良如实回答,“我觉得传统的轧钢设备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哦?说说看。”
沈良组织了一下语言:“第一是控制精度不够,第二是能耗太高,第三是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赵工程师眼睛一亮:“你分析得很准确。那你觉得应该怎么解决?”
“用新的控制算法,优化液压系统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降低维护难度。”
这些都是八十年代后期才会出现的技术理念,但沈良说得很保守,没有暴露太多未来信息。
赵工程师沉思片刻:“有意思,你的思路很新颖。到了首钢,我们可以好好讨论一下。”
窗外的景色从田野变成了城市建筑。
火车即将进站。
沈良收拾好行李,心中既兴奋又忐忑。这将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真正开始,也是证明自己价值的最好机会。
下了火车,两人直接坐上了首钢派来接站的车子。
司机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话不多,但开车很稳。车子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沈良透过车窗看着这个时代的首都。
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路上的自行车比汽车多得多,人们穿着朴素的蓝色或灰色制服,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
“第一次来北京?”赵工程师问道。
“嗯,第一次。”
“等项目结束了,我带你去看看天安门、故宫。”
车子驶过长安街,远远就能看到首钢的烟囱。黑色的烟柱直冲云霄,显示着这个工业巨兽的强大活力。
首钢的厂区比沈良之前待的小厂大了十几倍。
高炉、转炉、轧钢车间一个接一个,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钢铁特有的味道,那是高温熔融金属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