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刘备的决心(2 / 2)
诸葛亮看着主公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终是露出了欣慰而敬重的笑容。他反手握紧刘备的手,沉声道:“亮,早已言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非虚言!今日主公既有此救世宏愿,亮,岂敢惜身?无论此路如何艰难,亮必竭尽肱骨之力,穷尽智计之所及,助主公成此不世之功业!”
就在这时,院门被轻轻推开。关羽和张飞二人并未走远,一直在外守候,隐约听到内中言语,心情激荡,再也按捺不住。
关羽丹凤眼微睁,赤面之上满是肃然:“大哥!孔明先生!此等大事,岂能少了我与三弟?大哥欲行救世之道,关某手中青龙偃月刀,亦可劈荆斩棘!”
张飞豹头环眼圆瞪,声音虽刻意压低,却依旧洪亮:“正是!大哥去哪,俺老张就去哪!管他什么世家豪强,什么妖魔鬼怪,谁敢拦大哥的路,俺就用丈八蛇矛给他捅个透心凉!”
刘备与诸葛亮相视一笑。刘备伸出另一只手,关羽、张飞大步上前,四只厚重、布满老茧的手——帝胄之尊、谋士之腕、武将之掌——紧紧地叠握在一起!
一股磅礴的信念与力量,在这小小的庭院中升腾,冲散了所有的犹豫与阴霾。
“好!好!吾得孔明,有如鱼得水!更有云长、翼德肝胆相照,何愁大业不成!”刘备朗声道,眼中已有泪光闪烁,那是找到终极目标后的激动与欣慰。
既定决心,刘备集团便开始悄然转向。
回到荆州后,刘备并未立刻大张旗鼓。他先是与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进行了长达数月的详细谋划,借鉴并州法度,结合荆、益两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更为循序渐进、但核心目标毫不妥协的改革方案。
与曹操在中原采取的“铁血狂风”式的激进手段不同,刘备的选择了“春风化雨,韧者长青”的策略。其烈度看似不如曹操酷烈,少了许多人头滚滚的恐怖景象,但其深入基层、教化人心的韧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首先从自己直接掌控的荆州南部四郡和益州北部开始试点:
1. 吏治为先,仁政感化:大力提拔重用如蒋琬、费祎、董和等清廉干练、认同新政的官员,组成“宣政使团”,深入各地,宣讲新政,核查田亩,倾听民怨。对于贪腐渎职者,严惩不贷,但对于愿意配合、主动交出非法所占田产的世家,则给予一定的政治补偿和经济优惠,分化瓦解,减少阻力。
2. 授田减赋,休养生息:将清查出的无主荒地、部分官田和从豪强手中赎买或罚没的土地,优先分给退伍士卒、流民和贫苦佃农。大幅降低农业税赋,鼓励垦荒,并提供粮种、农具支持。
3. 兴办乡学,教化民心:仿效并州,在各乡设立“蒙学堂”,要求所有适龄孩童入学。教材由诸葛亮亲自参与编订,强调忠义、仁爱、务实、守法。同时设立“成人宣讲所”,由官员或学者定期向百姓讲解政策、律法,甚至基础的强身健体法门(源自并州筑基法的简化版)。
4. 民兵自守,寓兵于民:在农闲时组织青壮进行军事训练,既维护地方治安,也储备兵源,更关键的是让百姓有自保之力,感受到新政带来的切实安全感。
这个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荆州、益州的世家大族反弹激烈,阳奉阴违、暗中阻挠甚至煽动小规模叛乱之事时有发生。刘备展现了其超乎寻常的韧性与政治智慧,时而强硬镇压,时而怀柔安抚,一次次化解危机。诸葛亮则坐镇中枢,协调各方,查漏补缺,将新政稳步推向更多地区。
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则不再是单纯的征战工具,他们轮流带队,负责清剿顽固土匪、镇压豪强叛乱,并保护“宣政使团”的安全,成为了新政的“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