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5章 打破技术封锁的研发(2 / 2)
“因为我们是炎国人!” 陈军打断了他的话,目光如炬,“我们没有百年的积累,但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有国家的全力支持,有企业家的无私奉献,有在座各位的智慧!我们不是在追赶,而是在创造历史!”
现场沉默了几秒钟,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陈院长!我签!” 马骥院士第一个站起来,“我把量子通信的团队也调过来,全力以赴!”
“我也签!” 钱建国教授拍着桌子,“两个月内,我不回家!”
“我放弃国外的工作,加入研发!” 那位海归学者坚定地说。
一张张保密协议被签完,陈军开始分组:“第一组负责硅晶体提纯,目标纯度 99.%;第二组负责硅锭制造和硅片切割;第三组负责光刻机的核心技术 —— 我亲自带队!”
光刻机的攻坚
陈军的实验室里,摆着他熬夜画了半个月的光刻机图纸。图纸铺满了整个桌面,宋老和张老两位国科院的资深工程师凑在旁边,皱着眉头研究。
“这部分的光路折射角度……” 宋老指着图纸上的一个节点,“我怎么看不懂?”
“还有这个芯片的封装材料……” 张老也疑惑地说,“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试过这种配方。”
陈军走过来,拿起笔在图纸上标注了几个地方:“这里的折射角度是为了减少光损,提高精度;封装材料用的是我们最新研发的纳米陶瓷,耐高温、防辐射。”
“哦!原来如此!” 宋老恍然大悟,“你这思路,比国际上的先进技术还要领先一代!”
张老也忍不住赞叹:“真没想到,你不仅懂战略,懂军事,在芯片领域也这么专业!”
陈军笑了笑,拿起工具开始组装实验室的设备:“我也是现学的。”
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他通过 “芯片技能开挂” 获得的知识。但他明白,光有理论不行,必须亲自动手,把图纸变成现实。
征服所有专家
接下来的几天,陈军成了实验室里最忙碌的人。他不仅要带领团队攻克光刻机的技术难关,还要统筹全局,哪里遇到问题,就去哪里解决。
光电组的钱建国教授遇到了电路干扰的问题,陈军看了一眼实验数据,就指出了问题所在:“你们的屏蔽层厚度不够,应该增加到 0.5 微米。”
钱建国按照他的建议修改后,果然解决了问题。他感慨地说:“我研究了一辈子光电,居然不如你一个‘门外汉’!陈院长,我服了!”
化学组的硅晶体提纯遇到了纯度瓶颈,陈军加入了一种他们从未用过的催化剂,结果纯度一下子达到了要求。那位化学专家看着检测报告,激动得手都拿不稳:“这…… 这是奇迹啊!”
不到三天,陈军就征服了所有专家。他们不再把他当成 “特种兵出身的总工”,而是当成了 “芯片领域的天才”。
接近两个月
时间一天天过去,研发的进度比预想的快很多:
第一周,硅晶体提纯达到了 99.% 的目标;
第二周,第一块合格的硅片切割成功;
第三周,光刻机的核心部件 “物镜系统” 组装完成;
第四周,芯片的电路设计通过了模拟测试;
到了第七周,实验室里已经充满了紧张而兴奋的氛围。